內地過夜客人均消費高位挫45%
分析: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令消費下沉

[2025.09.15] 發表

政府近年推動「盛事經濟」以吸引旅客訪港,今年首7個月訪港旅客按年增長12%至2803萬人次,恢復至疫情社運前2018年同期的77%;內地客亦升10%至2130萬人次。人數逐步回升,但旅客消費復常之路仍漫長,從旅發局季刊可見,今年上半年過夜旅客消費額只恢復至2018年同期66%,當中內地過夜旅客人均消費更急跌31%,對比2013年上半年高峰更急跌45%。分析指出,由於過去幾年港元跟隨美元強勢,加上內地消費模式改變,料內地人均消費難再重回以往高峰。明報記者 黃志偉 邱潤青

根據旅發局季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過夜旅客消費額為614億元(見圖1),較2018年同期低逾三成,相比最高峰2014年下半年的1158億元,蒸發約544億元;若按地區人均消費劃分,以往消費力最強的內地旅客人均消費於2013年上半年高峰為9126元,2018年同期即社運及疫情前亦有7251元,惟今年上半年只有5007元(見圖2),按半年計為2009年有統計以來次低。反觀期內歐美、中東旅客人均消費較社運及疫前更高。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過夜客佔訪港內地旅客總數41.2%,較2018年同期更高2.4個百分點。

來港買奢侈品折扣少過日歐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旅發局「上客速度」(吸引旅客)已有所改善,但內地經濟結構轉型、行業「內捲」,受影響員工薪資停滯導致消費下沉,加上內地旅客出行模式由跟旅行團訪港改為自由行,消費選擇更自主,「你不能夠期望回到以前那種『賣豬仔團』來香港玩」。他稱,歐美旅客對消費亦趨審慎,且長途航班運力仍未完全恢復,推高來港成本,故赴港或亞洲區的意欲下降。

零售界:受港元較鄰近貨幣偏強影響

法國外貿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徐建煒曾在研討會上指出,因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隨美元走強,加上內地通縮,兩地價差擴大,難以說服內地客來港消費。摩根大通也發表報告提到,目前在香港購買奢侈品的折扣幅度相較內地只約6%,相反日本與歐洲的折扣幅度(含退稅)則有15%至20%。

至於內地人均消費能否回升,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要視乎內地經濟環境,惟內地房產市場仍疲弱,影響居民消費意欲,而且港元對比鄰近國家的貨幣仍偏強。業界能做的是推出更多優惠折扣,並配合「盛事經濟」帶來的人流,提供合適產品和服務以帶動消費回升。

「作為一個開放公平的城市,應該是所有遊客都歡迎。」麥萃才說,只需要來的人多了,消費額便會增加,「有誰年輕時候沒窮遊過?」最重要是感受風土人情,「未來他們出來社會可能做到中高層後,想起之前美好回憶而重遊香港,便會是豪遊」。他認為應從長遠效益衡量,當提供全面旅遊體驗吸引各類遊客(見另稿),有助提升香港國際城市的形象,正如倫敦和紐約也兼具國際旅遊城市的角色。

半島酒店母企大酒店(0045)行政總裁胡偉成較早前接受本報訪問表示,留意到政府正努力向外推廣及增加景點勝地,已見更多外國人重返,美國客亦重現,料將來在港會錄得更高消費。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