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男捐腎救母不匹配 自願將腎轉贈陌生人交換
全國「器官交換」計劃已挽救逾千人命
【明報專訊】多倫多一名男子因母親患有終末期腎衰竭,自願捐贈自己的一個腎臟來挽救母親的生命,但面臨腎臟不匹配的難題。母子倆遂加入了一個全國性的腎臟交換鏈,最終解決問題。這一腎臟匹配項目迄今已挽救了數百名加拿大人的生命。
現年43歲的杜普(Tyler Dupp),其母親、71歲的里德(Mary Reid)曾是終末期腎衰竭的患者。
2023年,里德的腎臟科醫生表示,她的病情已到了需要器官移植或洗腎才能生存的地步。
里德說,她非常不想洗腎。她的兩個兒子立即自願捐贈自己的腎臟,但失望地發現,兩人的器官與母親的都不匹配。但這並未阻止杜普繼續尋找解決方法,他是第一個了解並報名加入了腎臟匹配捐贈計劃 (KPD) 的人士。
腎臟匹配捐贈計劃(KPD)由血液服務中心(Canadian Blood Services)營運,幫助活體器官的捐贈者與受贈者配對。計劃自2009年創設以來,已在全國各地完成近1,200宗器官移植手術。
今年9月,杜普將自己的腎臟捐贈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作為交換,腎臟交換鏈中的另一名捐贈者,將自己的腎臟捐給他母親里德。
滿地可病童醫院兒科重症治療部門的醫學主任謝米(Dr. Sam Shemie)說,在16年前,如果人們想給親人捐贈腎臟,但器官不匹配,那就只能作罷。他說:「這一匹配交換計劃促成了大量的器官移植手術。」
該計劃聽起來簡單,但實際運作極為複雜。腎臟交換主要分為3種類型:第一,兩對匹配的捐贈者和受贈者直接配對;第二, 多對捐贈者和受贈者組成封閉式的腎臟交換鏈,相互關聯。第三,一名匿名的捐贈者先將腎臟捐給已註冊配對的受贈者,由此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由最後一對捐贈者將腎臟捐贈給移植輪候名單上的某個人。
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的移植腎臟專家帕奎特(Dr. Michel Paquet)指出,棘手之處在於:當捐贈鏈中的匹配者分散在不同的省份時,如何確保流程順利進行。
他指出,捐贈者在過往必須親自前往受贈者所在的城市,才能確保腎臟及時送達。如今,醫學的進步使捐贈的器官能夠保存更長時間,腎臟可以透過空運運送至全國各地。
帕奎特解釋,在灌注了特殊溶液並裝入冷藏箱後,這些器官可保存16至20個小時,且隨時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