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再成全球頭號殺手
年輕人「絕望之死」趨升惹關注
【明報專訊】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血針》(The Lancet)最新發表的全球死亡報告,心臟病、中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已重新成為全球主要死因,取代新冠病毒。
有關報告指,新冠死亡率由2021年的全球首位,於2023年跌至第20位,至於麻疹、結核等傳染病死亡率下降,但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及藥物濫用等非傳染性慢性病則持續上升。研究人員警告,這些「慢性危機」雖不如疫情般引人注目,卻對健康造成深遠影響。
卑詩大學(UBC)人口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布勞爾(Michael Brauer)身兼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他與全球逾1.6萬名研究人員自1990年起分析超過200個國家地區的死亡數據。他說,「我們仍未真正理解這些慢性病所造成的代價。」在加拿大,最新數據顯示心臟病、肺癌及阿茲海默症已成為頭號殺手。
報告亦指出,加國15歲至49歲年齡層的死亡率上升,反映「絕望之死」趨勢,包括自殺、毒品過量及酗酒。
渥太華一名母親梅爾(Jen Mayor)今年痛失患有複雜心理疾病的女兒查莉(Charlie),她呼籲政府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援。她說,「我們需要聆聽青少年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壓力來源。」
加拿大兒科監測計劃(Canadian Paediatric Surveillance Program,CPSP)亦啟動全國首項針對青少年毒品危害的監察研究,指出毒品過量已成卑詩省青少年首要死因,並在全國蔓延。
麥馬士打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教授麥基洛普(James MacKillop)指,青少年死亡率上升原因複雜,包括疏離感及毒品供應惡化。他強調,許多導致早逝的因素如吸煙、飲酒、飲食及運動習慣,其實都可改善。
卡加利居民伊雲斯(Heather Evans,圖)於2004年年僅39歲時曾於同一天內接連遭遇兩次心臟病發,幾乎喪命。她的家族患有冠心病的遺傳傾向,過去20年間已有5位兄弟姊妹因心臟病去世。如今,她也正面臨心臟衰竭。伊雲斯說,若年輕時懂得健康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或許能改變命運。
她又說,科學家雖已在治療方面取得進展,但她憂慮若社會不重視健康生活方式,加國將有更多家庭面臨如她般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