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其他新聞
思考有方﹕「死亡之卷」不可怕
流行情報﹕海上絲路
參考答案 ﹕流行情報
字樂無窮﹕滿足
文化速遞﹕陶瓷藝術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歷史解謎﹕中國文化是外來者的黑洞?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以另一種角度理解中國歷史,以小見大,發掘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趣味

2014年施政報告雖被批評不理中產,但對少數族裔的支援則受讚賞。種族融洽一直是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重要問題,歷代漢族政權對邊疆外族多只求對方順從,民族文化多不受破壞;只是每當外族染指中原,反被漢族逐漸同化,漢文化儼如外來者的黑洞。

因侵佔中原而被同化的少數民族很多,例如匈奴、鮮卑、女真、滿族等;反而自成一角的羌族、維吾爾族、雲南少數民族等至今仍存活。偏安反比擴張能長存?

對中國人來說,最感自豪的是華夏文明在遠古已十分先進。而周邊民族縱使較落後,卻未必願跟隨先進的漢文化,例如西域長期受中原政權管束,與中原亦交流頻繁,但至今新疆文化與漢族仍很不同。歷朝也明白疑難所在,故對願歸順的周邊民族採取羈縻或改土歸流體制——把他們納入國家體制中,確保政治從屬關係,但只派副官監察,讓少數民族自治甚至世襲權位,對其民俗並無太大干涉。故羈縻重點的西域、雲南諸族仍可保持各自傳統。

漢化措施 同化外族

但為何入侵中原的會被同化?或許與管治有關。統治中原逾百年的北魏、金朝及清朝,都有政治、文化向漢族靠攏的特點,能順利管治漢人;又如五胡十六國時前秦一度統一北方,亦得力於中央集權及推崇漢學等漢化措施。元朝則相反,由蒙古貴族操控朝政,就種族問題採高壓手段,是速亡的重要原因。但反過來說,也正因這些民族掌握漢文化,令較落後的自身文化被善於融合的漢文化吞噬。

華夷之別指的是文化差異

而令他們不得不學習漢文化的,或許更在於「華夷之別」思想。我們一般會誤解「華夷」為種族差異,實際上華夏稱周邊民族為蠻夷,指的是文化程度,若他們禮法成熟,也可成為華夏一員,如原被視為蠻的楚、吳、越,春秋時都成為諸侯;甚至在崇華的朝鮮,也曾因漢字不合風土而另創諺文(韓文),卻被大臣質疑捨華效夷。大概漢人自古以來皆有種文化優越感,令少數民族統治者需變為「漢人」,才能駕馭漢人。

當然也有入侵中土而沒被吞噬的民族——近代蹂躪中國的歐美。在他們面前,中國文化只是落後文化,說到底還是自大的中國自甘墮落所致。

【知多齱R廣東人原是蠻族】

現在廣東人大多被歸類為漢族,不過原始廣東人應屬蠻族之一的百越。石器時代廣東已有馬壩人聚居,與黃河、長江流域同時發展,文化與漢族本不同源。至秦朝南征百越時,廣東始被歸入中國版圖,經歷西漢初南越國「合輯漢越」、魏晉至唐代中原戰亂令經濟文化南移、大量漢人南遷,百越與漢族便慢慢同化。時至今日,既因長期山高皇帝遠有利文化保存,也由於文化族群廣闊(包括港澳及海外),廣東仍是漢族中最具地方文化認同感之地,當2010年廣州的電視台傳出被迫普通話化,即有大批市民上街捍衛廣州話,這在其他省份恐怕難以看到。

文:葉雨舟

 
 
今日相關新聞
歷史解謎﹕中國文化是外來者的黑洞?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