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今年經歷了170年來最熱夏天,理大研究發現異常氣溫會增加長者死亡風險,醫生提醒長者在高溫下要注意散熱,除了要到空氣流通的地方,還可以多喝水。圖為到公園乘涼的長者。(胡景禧攝)
放大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單親母獨留兩兒 前夫報警
鍾庭耀:6.22投票泄資料是謊言
醒目警識破影子跑車
金至尊已故主席被追1.8億
中小企促推原授專利助科研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研究:逾31℃增長者死亡風險
今夏酷熱警告26日 醫生:焗熱潮濕致氣管病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是170年來最熱,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日數長達26日。香港理工大學一項研究,以本港10年天氣數據及死亡率,推算出異常高溫及低溫的死亡風險,其中平均31.5℃的非常高溫日子,65至74歲長者死亡風險會增加13%;平均氣溫低至11.1℃,年屆75歲或以上長者的死亡風險會升37%。綜合醫生意見,高溫對長者的風險不容忽視,除了可致發燒,夏天焗熱潮濕亦可觸發氣管疾病,建議長者太冷或太熱都應避免戶外活動。

低溫死亡率效應較強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統計了2002年至2011年的每日平均氣溫、濕度及空氣污染數據,並訂出非常高溫為31.5℃(即第99個百分位的溫度),而非常低溫為11.1℃(即第1個百分位的溫度);並再分析相關年份的單日死亡率及死因,發現非常高溫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力可持續3日,其後危害會大減,至於低溫影響則可持續13至15日,反映低溫對死亡率的效應比高溫強。

研究又推算出非常高溫(31.5℃)的3日內,65至74歲群組死亡風險可增13%,64歲或以下群組則增8%。而在出現非常低溫(11.1℃)的13日內,愈老愈受影響,75歲或以上長者死亡風險增37%(見表)。

全球暖化下天氣趨極端

負責今次研究的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陳炳泉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在極熱天氣下,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死亡風險(33%),高於心肺疾病因素(14%)及心血管疾病(8%),至於極冷天氣則對心血管疾病患的影響最大。他說,國際報告顯示全球氣候暖化之下,令氣候漸趨極端,長者及市民的健康風險影響值得關注,應在天冷及天熱日子做足禦寒及避暑措施。

醫生:長者散熱慢易發燒

老人科專科醫生吳義銘表示,外界一向較關注低溫對長者的影響,但高溫效應亦不容忽視,因長者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流汗散熱較慢,體溫上升容易在夏天發燒,若居於擠迫焗熱環境便需照顧者多加注意。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指,一般而言冬天時易引發肺炎、哮喘及氣管炎,加上流感病毒活躍,對長者的威脅較夏天時嚴重,但夏天焗熱潮濕,亦有可能令長者氣管敏感而引發氣管疾病。他提醒,長者在高溫及低溫日子可減少戶外活動,減輕天氣對身體影響。

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稱,寒冷天氣下,外來氣溫與人體恆溫差距擴大,新陳代謝會加快以維持體溫,容易加劇心血管及血壓負荷,對長者傷害更大,隨時導致心臟病發及一些慢性病復發,故冬天時急症室特別忙。

明報記者 梁杏怡 岑詠欣

 
 
今日相關新聞
研究:逾31℃增長者死亡風險
?房老翁靠公園避暑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