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粵語以廣州西關最正宗
4億人不會普通話 官方:推普非滅方言
國慶黃金周首日 各大景區人潮湧
12萬人天安門觀升旗
南海9島升旗彰主權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普通話之鄉拓旅遊商機

在不少人印象中,普通話就相當於北京話,但事實上,兩者在發音、用詞、特別是兒化音(即字音韻母的捲舌動作)上都有不少區別。目前官方認定的標準普通話,全部採集自河北省的一個小縣城。由於河北灤平人人都操一口純正普通話,當地從事主持人、教師職業的人很多,到北京從事服務員、保母等服務業的人更大受歡迎。近日,當地政府在其中窺見商機,準備開發「普通話體驗區」,帶動當地經濟。

語音採集地 人人「字正腔圓」

在中國,普通話水平常被用來與文化程度掛u,政府亦將普通話水平作為道德質素的一部分推廣,「講普通話,做文明人」的口號使用多年。新華社的報道中,如此形容灤平縣83歲老人周立信標準的普通話:「如果只是傾聽老人說話發音,會相信他受過高等教育」。老人回答,普通話就是他們的鄉音。報道形容,這堛漕k女老幼「不論文化程度高低,都能把普通話講得字正腔圓」。

周立信所在的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距離北京超過160公里。1953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兩次到金溝屯村採集普通話標準音。周立信回憶,那一年他剛結婚,有兩個陌生人到村堜M他聊天,問生活條件、莊稼收成如何等問題,還做了記錄。後來才知道,他們是來採集普通話語音的。

當時村堥S有電視、收音機,周立信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話和別人有什洶ㄕP。5年後,國家語委正式公布的語言方案,參照了各地的語言採集,其中金溝屯語言應用最多。

因歷史斷層 語音純正無雜音

灤平人的語言因其獨特的遷徙史形成。當地文史專家王國平說,明朝初期,為防蒙古入侵,統治者實行了「空邊」政策,將塞外邊民內遷,長城以北地區居民多次向北京一帶遷移,以發展生產,充實邊防。這使灤平一帶出現了200年歷史斷層,直到清康熙年間,實施「佔田立莊」政策,京畿等地人口又逐步向關外遷移,才形成今天灤平一帶的村莊分佈。

由於歷史斷層,這堥S有自身語音的傳承和歷史雜音,而清朝遷移到本地的人,多是來自京都的王公大臣和八旗軍隊,受官話影響非常大,摒棄了北京話的某些土語,發音自然統一,音準分明,因此灤平一帶語音純正。

多任播音員教師 擬建體驗區

標準的普通話為灤平人帶來不少就業機會。縣就業服務局負責人說,因為懂得普通話,灤平出身的主持人、播音員、教師很多,到北京從事服務員、保姆等服務業的人更是受歡迎。

近日,當地政府決定挖掘當中商機,創建「普通話體驗區」,當中以農家院、採摘園、茶館為載體,還將建立語言博物館,或可帶動旅遊業;同時規劃建設面向北京的大型企業的呼叫服務產業園,發展會展、培訓等服務產業和職業教育行業等。

 
 
今日相關新聞
普通話之鄉拓旅遊商機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