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你識唔識﹕蘇格蘭 決留英國
你識唔識﹕配對題
你識唔識﹕選擇題
《明報》通識網﹕「時事通識問答比賽」
綠色教室﹕水位上升威脅全球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全球升溫 加劇珊瑚白化
能源科技與環境﹕珊瑚白化×全球暖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前公布2013年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指全港33個普查地點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最高覆蓋率的地點為海下灣的珊瑚灘,有兩個地點錄得珊瑚白化,但影響程度僅屬輕微及只限於局部地方,可能因同年夏季水溫持續上升所致。

10年最嚴重 與海水變暖有關

2014年夏季,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聯同綠色力量,在香港多個潛水熱門地點調查,發現西貢一帶水域出現珊瑚白化,而橋嘴附近的珊瑚白化面積達100平方米,是眾多水域之冠。環團形容今年本港珊瑚白化情G為過去10年最嚴重,估計與海水持續變暖有關。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有潛水習慣的人都感覺到今夏的海水特別暖。橋嘴泳灘對出有面積約100平方米的中華扁腦珊瑚,在他調查的兩星期內,由正常淺灰色變成白色,佔整個調查群落面積五分一。其他地點如牛尾、甕缸、白腊仔等,每處均有數十平方米珊瑚白化現象。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珊瑚是不少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翻查天文台紀錄,發現本港東南面蒲台群島中的橫瀾島每年平均水溫,由1948年至1962年期間的攝氏22.56度,升至1971年至2000年的攝氏23.02度,共上升攝氏0.46度,因此不排除珊瑚白化與海水溫度有關。

旅遊熱點泰國亦曾出現嚴重珊瑚白化現象,在2011年一度關閉數十個位於該國西南安達曼海(Andaman Sea)的潛水區。路透社引述泰國國家公園主管蘇南(Sunan Arunnopparat)稱,若某處珊瑚有80%出現白化就會被無限期關閉。有海洋保育人員把珊瑚白化原因歸咎於不受節制的旅遊業,他們指出在珊瑚上行走的潛水者、停泊在珊瑚礁水域的船和海水污染,都對珊瑚生態構成嚴重破壞,但蘇南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才是珊瑚白化的罪魁禍首。

氣候變化人為干擾 加速白化

珊瑚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體內寄住了共生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蟲黃藻得到棲息地,進行光合作用並供應營養予珊瑚,藻的光合作用亦促進珊瑚鈣化,形成珊瑚礁。但由於各種原因,如氣候變化或人為干擾,導致蟲黃藻離開或死亡,珊瑚重現本來的白色骨骼,出現白化現象(coral bleaching)。剩餘的珊瑚骨骼因缺乏營養,繼而漸漸死亡,影響海洋生態,加劇海岸侵蝕。科學家相信,海水溫度及酸度上升是原因之一。由於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海洋中會令酸鹼度下降,使海水變酸,繼而降低海水中的碳酸離子濃度。由於碳酸離子是形成珊瑚骨骼的重要成分,珊瑚礁的生長將受影響而減緩,甚至完全停止。

——綜合《明報》報道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全球升溫 加劇珊瑚白化
知識增益﹕珊瑚礁對環境的重要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