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1978年,莫迪亞諾憑藉《暗店街》贏得「龔古爾文學獎」後留影。(法新社)
放大
 
莫迪亞諾1968年發表處子作《星形廣場》,贏得青年文學大獎。(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全球最有價值品牌 蘋果Google蟬聯冠亞
亞馬遜首家實體店 年底曼哈頓開幕
英媒:金正恩仍掌大權
戈爾巴喬夫病重
指損朴槿惠名譽 韓告《產經》首爾社長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國際
 廖偉棠﹕新寓言派代表 雅俗共賞

莫迪亞諾是繼2008年的勒克萊齊奧(Jean Marie Gustave Le Clezio)後又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熟讀莫氏作品的香港作家廖偉棠向本報坦言,對結果略感意外,因為莫、勒二人屬同代的「新寓言派」作家,地位接近,本以為後者得獎會令莫氏機會渺茫。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帕克(David Parker)則向本報指出,莫氏在法國雖受稱頌,但在英語世界不太為人熟悉,坦言自己未讀過其作品。

代表作《暗店街》探尋迷失命運

根據內地法國文學專家余中先早年的介紹文章,「新寓言派」作家並沒有共同的文學宣言,創作題材、形式和風格各有不同,但作品不約而同茪O「在形象描繪中蘊含深邃寓意」。

廖偉棠形容莫迪亞諾作品迷人,並不嚴肅艱深,有通俗流行的元素,讀者不限於純文學愛好者。一如諾獎評審主席推薦,廖偉棠也認為《暗店街》是其最好作品。他形容《暗店街》的主題是對迷失命運的探尋,表面上有點像是偵探小說,只是不會破案。

「令讀者反思人性陰暗」

莫迪亞諾作品的一大特點是往往以二戰時納粹德軍佔領時期的法國為主題。廖偉棠指出,二戰為歐洲人帶來劇烈衝擊,他們無法理解為何人類會出現如此殘酷的歷史,故二戰後世代充滿失落感,希望重新找回認同,莫氏作為其中一員,作品亦有試圖修補上述痛苦的特點。他形容莫氏作品並非描述抵抗納粹的英雄,而是人們如何隨波逐流和淪落,令讀者反思人性原來可以如此陰暗,以及命運為何會受非理性的人事左右。

莫迪亞諾多部作品已在大陸翻譯出版,台港繁體譯本則寥寥可數。廖偉棠指出,大陸在1980至1990年代曾有一段法國文學熱潮,他當年在大陸念中學的時候,在書店可找到莫氏的作品,讀過其至少十本作品。他表示,莫氏的作品有點類似村上春樹,都是城市人較容易代入的類型。莫氏對內地作家亦有所啟發,已故作家王小波在著作《萬壽寺》堙A開篇便不斷引用和指涉《暗店街》。明報記者 周宏量

 
 
今日相關新聞
當代普魯斯特 法作家奪文學獎
廖偉棠﹕新寓言派代表 雅俗共賞
諾獎遺珠多 莫迪亞諾得獎四平八穩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