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15歲巴基斯坦裔少女何雅珊(Afsa)在香港出生,沒念幼稚園。2004年她入讀中文小學,第一次正式學習中文,惜當時的學校沒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中文學習支援,除英文科外,各科均以中文授課,令她無法追上進度,最終要重讀。她小五時幸得一名華籍同學相助,中文大有進步,並愛上中文,現立志當中文教師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學中文。
放大
 

其他新聞
觀點與角度﹕泛珠合作危與機
評論節錄
人物X概念.公民抗命人物誌﹕金鐘
人物X概念.公民抗命人物誌﹕旺角
影音學通識﹕黏土重現赤柬高壓統治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非華語生.中文水平礙升學就業

【明報專訊】中文差 僅1%入大學

根據統計處,扣除外籍家庭傭工,2011年居港少數族裔近20萬人,首5位人口依次為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和菲律賓人。全港約有15,600個非華語中小學生就讀公營及直資學校,學童學習中文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與本地學生的起步點不同,大部分學生在家庭或社區內較少機會接觸中文,對粵語和漢字認識不多。而南亞裔人也不一定懂英語,僅小部分印度人能完全以英文溝通。

因為中文水平差,少數族裔學童不能入讀程度較好的主流學校,被迫入讀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學校,且要在以「中文作為母語」的課程規劃下學習,八成人在接受12年教育後,中文仍只得小二程度。中文成績不好,同時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阻礙他們追求更高學歷,目前少於1%少數族裔學生能經大學聯招(JUPAS)升讀大學。

教育制度也令他們面對就業困難。他們多只能從事收入不高的非專業工作,如地盤工、侍應、送貨等,間接造成跨代貧窮。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少數族裔的住戶貧窮率為23.9%,比全港整體高出3.5百分點。

2014/15學年新措施

融樂會、樂施會等團體一直爭取把中文增訂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及評核,改善教學規劃,助少數族裔學生有足夠能力投入社會。特首梁振英在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2014/15學年起每年撥款2億元在中小學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及在文憑試加開「應用學習(中文)科」,助少數族裔生學習職業中文。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袁月梅說,教育局過去一直否定「中文作第二語言學習」的需要,今次是很大轉變。

◇中小學「第二語言架構」

教育局強調,「第二語言架構」並非內容較淺易的中文課程,而是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根據中國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重點及學習進程架構發展,並參考教學經驗所擬設,令學生可循序漸進學習的架構,期望助非華語學生達到同級本地生相若的語文水平,盡早融入主流中文課堂。

◇應用學習(中文)科

最快2014/15學年下學期在中四可提供高中「應用學習(中文)」科目,內容與「資歷架構」第1至3級掛u,成績會記錄在香港中學文憑證書,可作為另一中文資歷。屆時,少數族裔高中生可決定報考(i)文憑試中文科、(ii)應用學習(中文)科及/或(iii)其他國際認可的中文資歷如GCSE或GCE,以銜接多元出路。

目前在特定情G下,大學聯招及副學位課程均接受申請人以上述國際中文考試代替文憑試中文科,教育局會繼續資助合資格非華語學生報考該等中文試。政府亦正與僱主(包括公務員事務局)及大專院校代表商議有關學歷及工作資歷認可事宜。

預期成效和質疑

教育局預期,學生透過應用學習(中文)科的學習,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語言交際要求,聽懂別人的話語,採用適當語氣和說話方式,以粵語溝通及交際;能運用適當的詞語、句子填寫/寫作常見的實務文書等。不過,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疑,應用學習(中文)科一定達不到文憑試中文科3級的水平,讀完也未達大學最低門檻,對升學幫助不大,但就業方面或有少許幫助。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香港教育 不公平?
非華語生.中文水平礙升學就業
特殊學習需要生.融合教育缺資源
時事議題﹕貧窮生.學校選擇╱社會體驗較遜色
時事議題﹕香港教育是否公平?
模擬試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