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發現,在芝加哥每5名華裔老人就有一人曾遭到種族歧視,但面對受辱,只有23%的人會採取反擊行動,遠較白人和黑人低得多,主因是多數中國人將「忍耐」看成是一種「美德」。但醫師卻認為,受辱後千萬不要「忍氣吞聲」,否則會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美國雅虎新聞網16日報道,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教授董新屈表示,針對在芝加哥生活的3159位60歲以上華裔獨居或和家人一起居住的老人進行調查發現,21%的人曾受種族歧視。最常見的是在公共場合,10%的人說曾遭到不公平待遇。8%的人說在職場曾遭到歧視。 受到侮辱後,約29%人對種族歧視反應平淡,或採取行動,或向他人訴說自己的被歧視遭遇,只有23%人選擇既採取反擊行動又向別人訴說。相對於超過80%的白人和近70%的黑人會對種族歧視做出主動回應,華裔的比例明顯偏低。 董新屈的研究小組指出,白人與黑人面對類似事件時更容易採取措施,並向其他人訴說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但多數中國人的這種消極回應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因為中國人認為忍耐是一種「美德」;另外,語言障礙和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可能也是導致未即時尋求處理種族歧視相關機構幫助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