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鼠博士不明白(圖)
◆小通﹕彥老師,跟往年相比,今年通識科文憑試有什麼不同?
彥老師﹕今年卷一的3題均有提供數據資料,其中第二題更是整題基於數據提問。從題型分佈而言,今年三條卷一題目的(a)題不約而同要求考生描述數據資料。另外,在資料運用的技巧上,考生除一如以往要在資料中找出議題出現的成因、影響、困難外,亦要找出每則資料背後表達的信息以輔助答題。
小明﹕聽起來好像很空泛……可以逐題簡評嗎?
彥老師﹕第一題的議題為香港農業,(a)題要求考生描述資料A顯示的趨勢。資料A的折線圖顯示香港耕地面積愈來愈小,頗為直接;棒形圖則較複雜,考生要指出蔬菜總食用量近年有上升趨勢,但本地蔬菜產量卻下跌,從而帶出香港農業市場愈見萎縮,或其重要性愈來愈低。
(b)題要求考生就資料A及B指出及解釋或影響香港農業發展的兩個因素,難度不高。同學可根據資料A耕地面積減小推論,指出香港近年土地發展規劃以城市發展為主,故農地愈來愈少;資料B則提到務農薪金低,難吸引新人加入。
(c)題是典型的「生活素質」題目,難處在於考生要解釋資料如何支持「城市農耕會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素質」這項論點,而非就此聲稱發表個人看法,故考生必須詮釋資料內容,如資料C提到綠化屋頂可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和欠缺綠化空間等問題,有助環境可持續發展,這就是非常明顯且穩妥的論點,只要略加說明即可解釋資料C支持上述論點。當然,別忘了回應資料A和B如何支持該論點呢!
小通﹕彥老師,救命呀!我看到第二題的數據就頭昏腦脹了!
彥老師﹕第二條題目問及「民主程度」和「全球競爭力」,應是今年卷一最難的一題,但只要懂得詮釋資料就可以應付(a)、(b)兩題,例如﹕(b)題要求考生利用資料B解釋「民主指數」和「全球競爭力」的排名有沒有關係。如果你的立場是兩者有關,就得集中闡述全球競爭力指數高的國家和地區(除中國外),民主指數也相對較高;但如果你認為兩者無關,則需要放大中國這個反例以支持自己意見。
(c)題問到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組成如果更具代表性,會否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這小題則困難得多。考生可自行詮釋「更具代表性」(例如可以是選民數目增加,也可以是加入更多界別,或是廢除某些代表性低的界別),惟考生應思考選舉更具代表性會對商人投資決定、政府政策制訂的優次、效率等(尤以經濟政策為甚)帶來什麼影響,從而推論增加選舉的代表性會否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
小識﹕咦!相比之下,第三題看似最簡單!
彥老師﹕你可以這樣說。(a)題問到資料A顯示的HIV感染模式。只要同學知道HIV感染模式包括母嬰感染和體液傳染(例如透過性接觸和共用針筒),配以資料中不同年齡的感染率作佐證,基本上沒有大問題。
然而,(b)題要求考生指出及解釋應付HIV的兩項困難,題目兩度提到HIV是「全球問題」,相信期望考生在整篇答題中能觸及處理全球問題(而非單一國家問題)時會面對的困難,故如果考生作答寫下的兩個困難皆停留在一國層面(例如﹕只指出某國家貧窮,未有資金處理HIV傳播問題),或未能獲得最高層級分數。
小通﹕那麼卷二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彥老師﹕夠鐘小息了,留待君老師下堂講解!
文﹕古俊彥老師
插畫﹕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