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審計署去年11月發表的報告顯示分別只有24%受訪小學和8%中學使用電子教科書。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認為,電子書只是配合電子學習的其中一種配套,「電子書不行」不等於「電子學習不行」,同時指電子學習未來或更趨向電子平台等多元化方式。教育城亦自去年8月起與約20間書商及其電子平台合作,研究將學生電子資料格式標準化,推動平台互通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表現。 教育局2017年向學校發放資訊科技津貼,推動電子學習,惟大部分學校現時測考仍使用紙筆評估。鄭弼亮認為,中小學電子教學與評估方式不同步,牽制電子學習發展,「你做完電子學習,到考試了,如何做呢?那當然是派卷,紙筆這樣做」,鄭建議學校考慮增加電子評估比例。 根據教育城數字,2014年至2017年以流動裝置使用教育城電子學習平台的人數每年增長10%。鄭弼亮強調,電子書與電子學習是「兩件事」,「家長聽到電子書不行,(就以為)即是電子學習不行,絕對不是這樣的,反而(電子學習)模式多元化」,指書不再限於揭頁書,未來學生或趨向以「(電子)平台混合書本內容」的模式學習。 助大數據分析學生表現 以往不同學習平台供應商會分別向學校收集學生學號、年級等資料,惟每個供應商收集的資料類別和格式有異,容易造成行政混亂。鄭弼亮說教育城今年起推行EdData試驗計劃,與約20間書商及其電子平台商討,將學生資料的格式標準化,「你是哪個學年的學生,都重要的」,解釋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仔細了解學生在不同年級的學習進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