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醬盡量少吃菠菜適當多選 控糖食物紅黑榜

[2012-05-18]

飲食對血糖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那麼,哪些食物容易升高血糖,而哪些食物又是控糖「好幫手」呢? 近日,美國「真實年齡」網站載文列出了控糖食物紅黑榜,其中包括下列6 個「最佳控糖食物」和6 個「最差控糖食物」。

飲食對血糖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那麼,哪些食物容易升高血糖,而哪些食物又是控糖「好幫手」呢?近日,美國「真實年齡」網站載文列出了控糖食物紅黑榜,其中包括下列6個「最佳控糖食物」和6個「最差控糖食物」。

一、最佳控糖飲食

菠菜等綠葉蔬菜。《血糖解答》一書作者、糖尿病專家馬克海曼博士表示,菠菜、羽衣甘藍、萵苣等綠葉蔬菜富含葉酸及多種維他命、鎂等礦物質、可溶性纖維,這些都不會影響到血糖水平。
堅果。核桃等堅果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和纖維素。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約70克堅果,可使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8%。

沙丁魚。這類小型深海肥魚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既能穩定血糖,又可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小扁豆。小扁豆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纖維有助於緩解人體對澱粉中糖分子的吸收。而不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延長消化過程,防止血糖猛升。

全穀物麵食。美國營養學會發言人、克利夫蘭診所營養學專家阿米傑米森皮托尼克博士表示,全穀物麵食是B族維他命和纖維素的極佳來源,可減少血管炎症危險。但要注意不宜煮粥吃。

初榨橄欖油。初榨橄欖油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可降低人體內炎症,保護和修復心血管系統,防止血糖波動對血管造成的損傷。

二、最差控糖飲食

土豆。土豆的澱粉含量高。燒菜時如果有土豆,最好選擇橄欖油等健康油類,同時增加綠葉蔬菜的比例。另外,土豆泥等食物冷卻後再食用可減緩吸收速度,防止血糖快速上升。

番茄醬。糖尿病專家傑基米爾斯博士表示,番茄醬含食鹽和甜味劑(蔗糖、果糖、麥芽糖等),會導致血糖升高。

人工甜味劑。海曼博士表示,人工甜味劑降低代謝過程,增加脂肪堆積,導致糖尿病患病風險升高67%。

果汁。皮托尼克博士稱,果汁可快速提高血糖水平。低血糖患者可偶爾飲用,而糖尿病患者則須謹慎。

低脂甜酸奶。低脂甜酸奶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穩定劑、增稠劑和糖,吃多了也不利血糖控制。

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皮托尼克博士表示,與果汁一樣,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高糖分低營養,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

-------------------------------------------------

春季心臟會過度敏感
易引心律失常胸悶心慌

張阿姨今年60歲,患心臟病差不多十年了,最近春暖花開,家人帶她去賞花。誰知沒過一會,她感覺臉上和胳膊上起了些疹子,有些癢,還明顯感到心慌,就吃了一粒隨身帶的速效救心丸,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心慌症狀反而嚴重了。被家人送到醫院做了檢查後,醫生說,她的心臟也「過敏」了。隨後做了相應的抗過敏治療,張阿姨的心臟不適症狀才消失了。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臟科史力生醫師指出,張阿姨出現的這種情況被稱作過敏性心律失常,也稱「心臟蕁麻疹」。在春天這個過敏高發季,來看這類病的人不在少數。當患者皮膚對外界的花粉等物質發生過敏反應時,不僅會影響皮膚、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引起患者出現皮疹,腹瀉和哮喘等反應,還有可能累及心臟,突出表現就是心律失常,導致患者出現胸悶、心慌、早搏等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花粉這類物質含有蛋白酶類活性物質,當這類過敏原進入人體後,體內免疫組織產生相應抗體,再次接觸時,就會立刻釋放出生物活性物質,誘發心律失常。若不加注意,耽誤了病情則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注意查清自身過敏因素,避免接觸致敏原。

其實,過敏性心律失常並不少見,但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所以當患者在出現過敏反應又伴有心律失常的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了解有無過敏史和心臟病史,考慮是否為過敏性心律失常,通過排除法明確診斷,及時給予抗過敏治療,以免誤診耽誤病情。

史力生提示,治療過敏性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過敏原刺激,因為原本就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過敏會增加危險因素。有過敏病史的患者,應從詳細病史中尋找出致敏原,如某些食物、藥物、接觸物、感染、物理或精神因素等,然後生活中要盡量避免,防止過敏再發生。其次是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藥物。

一般來說,過敏性心律失常的預後較好,隨過敏症狀的消退,心律失常也將逐漸緩解或消失,很少留有後遺症。

-------------------------------------------------

心理學研究發現:
穿著太性感易讓人感覺能力差

一項發表在《性別角色期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年輕女孩穿上過分性感的衣服,會被同齡女孩認為是缺乏能力的一種表現。

美國俄亥俄州肯尼恩學院的心理學家莎拉莫瑞恩和同事選取了162名學生,讓他們觀看一個正處於青春期前的金髮碧眼女孩的圖片。女孩分別穿了3種不同服裝,有符合她年紀的,也有過於成熟的。同時,這個女孩在某些圖片中被描述為普通學生,而在另一些圖片中,又被描述為班級中的尖子生。

研究結果發現,描述中的優異表現並不能促使人們認為她更聰明和有能力;相反,人們對女孩能力、素質和智商的評價,會因為她穿了過分性感的服裝而下降,認為她缺乏做人行事的能力。

-------------------------------------------------

英國研究發現:
止痛藥干擾 心臟自我修復

許多心臟病患者在胸痛發作時都會服用止痛藥,但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疼痛恰恰是刺激人體進行自我修復的表現,濫用止疼藥會干擾這一過程。

據美國心臟協會下屬雜誌《循環》報道,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發作時,心臟神經系統會產生疼痛反應,並會釋放一種名為「P物質」的分子,它會激發身體的自我修復努力,將骨髓中的幹細胞移動到心臟缺氧的受損部位。接,幹細胞形成新的血管,為心臟提供新鮮的血液。

布里斯托爾大學的保羅馬代杜教授表示,使用止痛藥抑制疼痛後,上述修復過程就不能正常進行,從長期來說,不利於患者康復。此前的研究也表明,心臟病發作時使用嗎啡等止痛藥的患者,總體死亡率比不用止疼藥的患者高一些。

-------------------------------------------------

壓力愈大 愈易患病?

常說心理影響生理,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一項研究,找來276名健康成年人士,接受病毒測試。

研究組先訪問他們在過去一年內,有否承受很大的生活壓力(包括工作、關係及金錢上),然後用噴鼻劑給他們注入傷風病毒,隔離五天後,有39%參與者患上傷風,而表示壓力很大的人,患病比率較其他人高出一倍。

專家相信,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變化,會影響身體對抗細菌與病毒的抗炎反應,令人容易患病。而近年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心血管病、哮喘等均與發炎反應有關,因而推論壓力也可能是令體質較差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