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小鄭長期在建築工地打樁。近期,他經常出現耳鳴、心慌、氣短、心煩、失眠等症狀。開始時,他以為是工作強度太大,稍加休息就能好轉。誰知,病情愈來愈重,一聽到升降機的開啟或氣錘的砰砰響,他就感到心慌。經唇音聽閾檢測和心電等輔助檢查,其聽力指標明顯下降,診斷為噪聲性耳聾,而心電圖提示有心律不齊、房顫等。經專家會診,認為小鄭是長期處於噪聲環境下引起神經性耳聾及心臟症狀。通過服用改善血液循環、安神鎮靜、抗心律失常等藥物及高壓氧艙治療,他很快恢復了健康。
28歲的小鄭長期在建築工地打樁。近期,他經常出現耳鳴、心慌、氣短、心煩、失眠等症狀。開始時,他以為是工作強度太大,稍加休息就能好轉。誰知,病情愈來愈重,一聽到升降機的開啟或氣錘的砰砰響,他就感到心慌。經唇音聽閾檢測和心電等輔助檢查,其聽力指標明顯下降,診斷為噪聲性耳聾,而心電圖提示有心律不齊、房顫等。經專家會診,認為小鄭是長期處於噪聲環境下引起神經性耳聾及心臟症狀。通過服用改善血液循環、安神鎮靜、抗心律失常等藥物及高壓氧艙治療,他很快恢復了健康。
噪聲會使人體神經細胞逐漸受到破壞,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前庭功能損害;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會引發頭痛、頭暈、疲勞、情緒不穩定、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失眠、血壓升高、心悸、食慾減退等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問題。有些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精力過於集中,往往聽力受損了也沒有察覺。
因而,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至關重要。要減少噪聲干擾,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遠離噪聲源:遠離鞭炮燃放場等強噪聲污染區域。臨近快速路和高架橋的居室要安裝雙層玻璃。
2.使用護耳器:高危職業者應堅持使用護耳器,避免爆震引起的損傷。
3.連續聽音樂不要超過一小時:經常使用耳罩式耳機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聲音的60%,連續收聽不要超過60分鐘。唱卡拉OK時,隔45分鐘要休息一下,以減少聲音對耳膜的刺激。
專家指出,由噪聲環境引起的聽力損傷,如果能在一周內就診,大多數是可以治癒的,而拖延3個月以上則很難痊癒。此外,還要注意合理飲食、鍛煉身體,多食用富含維他命的食物,這些對改善聽力也是有益處的。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自我按摩耳部來保護聽力。具體做法是:1.可用雙側手掌慢慢壓迫耳朵,而後慢慢放開,如此重複數次。
2.用雙手拇指、食指順耳廓方向從上到下按摩,可反覆進行。
3.喝水時把水含在口中,捏住鼻子,將水嚥下的同時鬆手,重複數次。
長時間受噪聲干擾可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損害心肌細胞自律性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進而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有心髒病史者除了按時服藥外,還應盡量避開噪聲集中的場所。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超過50分貝的噪聲就會引起心臟病。嘈雜餐館的噪聲在55分貝左右,交通繁忙的路口噪聲可達75分貝。這些地方的噪聲引起的緊張情緒會擾亂人體機能,甚至使心臟病復發。
-------------------------------------------------
貪吃可能是種精神病
年輕女性更容易患病
23歲的黃麗(化名)怎麼也沒想到,因為貪吃,她被送到了市四醫院接受心理治療。一年前,她因為考研失敗,心情低落的她開始靠狂吃食物來發泄心中的鬱悶。隨着體重的不斷增加,她採取了更為極端的方式,用手摳喉嚨將吃下去的食物催吐出來,然後繼續狂吃新的東西……就這樣反反覆覆,黃麗最終被家人送到了醫院接受治療。本報健康顧問、市四醫院心身障礙科副主任醫師李雲歌表示,黃麗患上了神經性貪食症,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專業的治療。
心理因素是貪吃的主因
李雲歌在對黃麗的診斷中發現,一年前因為考研失敗,黃麗的心情變得很差,情緒非常的低落,對任何事都失去了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狂吃食物會讓自己暫時忘掉煩惱,心情變得愉悅起來,於是一發不可收拾,每頓都會吃大量的食物,而且每天吃東西的頻率也不斷增加,因擔心自己發胖,又用手摳喉嚨嘔吐。
「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方式。」李雲歌說,這說明患者的人格不是很穩定,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和管理比較差,希望通過「吃」這種不當方式來處理焦慮不安、寂寞或者情緒低落,實際上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導致食道炎,急性胃擴張等更嚴重的後果。所以說,貪食症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應進行心理治療。
年輕女性更容易患病
李雲歌說,如果已經出現了神經性貪食症等進食障礙,首先要先盡量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改變對飲食的態度,並製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當在規定時間以外想進食時,可以做一些輕鬆的運動,如散步等,來轉移注意力。
對於情況已較嚴重的貪食症患者,就需要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李雲歌說,首先他們會對病人進行心理調節,告訴他們要用正確的方式來面對心中的鬱悶、煩躁的情緒;還會實行嚴格的進食管理,進行適當的藥物治療,控制病人的病情,將家庭治療和醫院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
李雲歌提醒,年輕女性更容易患神經性貪食症,而且貪食症也可能發展為厭食症,因此年輕女性如果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應該及早到醫院接受相關的治療,千萬不可大意。
-------------------------------------------------
女人40歲後護膚之道
防曬溫水洗臉堅持搓澡
「我不介意變老,但我不想看起來顯老。」美國心理治療師梅樂米一語道破很多中年女性的心聲。40歲後,很多女性的皮膚會迅速衰老,失去彈性、出現皺紋、長出斑點等,看上去十分顯老。對此,台灣《康健》雜誌刊文指出,皮膚最能顯露年齡的痕迹,但如果多一些呵護與保養,即使年過40,依然可以擁有健康年輕的皮膚。
台灣皮膚科醫生郝建表示,20歲的人捏起皮膚約2秒鐘即回復原位,但40歲後,需要4至5秒才能回到原位,等60歲後,就要延長到6至7秒。要想捍衛皮膚健康,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輕柔洗臉。不論你的皮膚是油性、乾性還是中性,洗臉都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輕柔。如果洗臉時用力搓、磨,會把皮下組織拉鬆。「多用力洗一次臉,就會將面部皮膚摧毀得更老一步。」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柯里格曼說。
正確的洗臉方法是,選擇溫和的美容產品,用溫水洗臉,用毛巾輕按,不要完全擦乾,讓皮膚上留有像露珠一樣的一層潮潤。洗臉後,選擇溫和的肌膚調理化妝水,以向上打圈的方式拍到臉上。
堅持搓澡。身體上的皮膚老化得比脖子以上的部位緩慢,這是因為較少接觸外界刺激。但中年後,身體上的皮膚會變得比較薄、乾、粗糙,有些人甚至受到發癢的困擾。同時,臉頰、脖子與手臂上的皮膚也開始變得鬆軟下垂,那些經歷劇烈減肥的人,會鬆弛得更厲害。通過洗澡把皮膚上老化堆積的暗沉角質去除,可以讓身體上的皮膚看起來更顯年輕。
《30歲以後的天然美容計劃》一書作者伊麗莎白馬蒂建議大家用絲瓜絡來擦澡,目前這個洗澡方法風行歐洲。洗澡步驟是:用絲瓜絡從身體下端往上端揉搓到心臟部位;在揉擦手腳四肢時較用力,在擦臀部、腹部、胸部與肩膀時,用打圈圈的方式。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血液循環變好,皮膚變得充滿彈性、光澤滑潤。
鎖住水分。不管廣告怎麼宣傳,你要明白,保濕品不會增加皮膚的濕度,它只是幫你在沐浴後,把水分保存在臉上身體上,從而使皮膚看起來平滑。洗完澡後,不需要將身體擦得太乾,保持微微濕潤最佳。然後馬上塗保濕品,鎖住細胞內的水分。保濕品的牌子並不重要,但要注意酸鹼值,尤其是過敏性皮膚,酸鹼值應在4.5至5.5之間,必要時應該諮詢醫生。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除掉臉上緊繃的線條與壓力,使人看起來容光煥發。睡覺前一定要做好清潔,絕對不可帶妝睡覺。睡前搽防皺霜與眼霜,嘴唇上塗些油,輕輕按摩。
重視防曬。不管你過去多麼邋遢,多麼喜歡素顏,從現在開始都要學會使用防曬產品,這能讓你未來幾十年看起來顯得年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擦具有防曬功效的保濕品。
勤於運動。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與跳舞,能刺激血液循環,使皮膚的膠原組織營養充足,幫助皮膚組織結實、平滑。
慎做美容手術。拉皮手術會使人看來容光煥發些,但不會使人看來年輕很多,而且3至8年後皮膚還會顯得更鬆弛。注射膠原蛋白能使皺紋消失,但效果也並不長久,而且會造成過敏。所以,在決定前一定要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