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過年習俗 時而世易?

[2021.02.01] 發表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將至,在高度全球化的香港,有言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和內涵早已被商業氛圍及西方文化所佔據,而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對傳統節日文化帶來衝擊。香港研究協會於2019及2020年曾就本港市民對利市錢及新年消費的意見做問卷調查,透過以下數據,可以了解農曆新年消費行為和傳統習俗的轉變。

.相關議題:全球化對傳統習俗的影響.

◆派/收利市比例(圖)

◆預計平均每封利市金額*(圖)

◆會否用電子錢包派利市*(圖)

.對電子利市的接受度(圖)

◆最主要的拜年方式(圖)

◆預計過年開支最大的項目(表)

◆過年期間會否外遊(表)

◆解讀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受訪的15歲或以上市民仍然保留派利市的傳統農曆新年習俗。在2019年,5%受訪者不打算派利市,5%「無意見」 ;在2020年,不打算派利市者微升1個百分點至6%,而「無意見」的則下跌至3%。即是說,2019及2020年均有約九成人打算於農曆新年期間派利市

•至於平均每封利市的金額,2020年最多受訪者打算封「20元」,有逾五成半,比例與2019年相若;其次是「50元」,有一成半人,較2019年上升3個百分點。打算封「100元或以上」者,則由2019年的11%下跌至2020年的7%,錄得4個百分點跌幅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用電子錢包派利市的態度較負面。2019年有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一定不會」及「多數不會」用電子錢包派利市,到了2020年,相關的百分比升至83%,上升了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2020年表示「一定會」及「多數會」的受訪者較2019年微升1個百分點至13%。由此可見,大部分人不願意用電子形式派利市

•在2019年表示「不接受」電子利市的受訪者有58%,至2020年則上升至62%。同時,表示「接受」電子利市者由2019年的32%下跌至2020年的30%。由此可見,香港主流對電子利市的接受度仍然偏低

•拜年方式方面,逾半受訪者選擇「面對面」向親友拜年,其次是「發放信息」(19%) ,第三是「打電話」(10%)。值得留意的是,只有2%受訪者以「視像通話」方式向親友拜年。可見,以視像形式向親友拜年在香港仍未普及,大部分人仍然以較傳統方式拜年

•受訪者預計過年開支最大的項目為「封利市」、其次是「孝敬長輩」。前者在2019年有28%,至2020年升至31%;後者在2019年有18%,至2020年上升4個百分點至22%;娛樂消費項目的開支比例則較小。由此可見,在農曆新年期間,受訪者的消費目的主要為孝親或向親友表達心意

•根據調查,大部分受訪者不會在農曆新年期間外遊。在2020年,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多數不會」及「一定不會」於過年期間外遊,只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表示「一定會」及「多數會」。由此可見,即使疫情未發生,農曆新年期間大部分港人選擇留港度歲

■思考問題

1. 解釋農曆新年如何提升現今香港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2. 有人認為,全球化下節日商業化已漸漸抹去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你有多大程度同意這句說話?解釋你的答案。

文:蔡嘉嘉老師

[通通識 第692期]

更多教育
你識唔識:泛民初選  顛覆政權?
【明報專訊】2021年1月6日警方動員千人採取行動,拘捕有份在2020年7月組織或參與民主派「35+初選」的53人(「35+」指目標在立法會... 詳情
配對題:
【明報專訊】不少世界知名的運動比賽於歐美國家舉行,亞洲亦有不少運動員參與其中,且國際知名。你認識以下亞洲裔運動員嗎? (見圖) ... 詳情
【明報專訊】1.中國國家航天局2021年1月18日首次對外發布《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存儲機構對外出借月球研究樣品,借用期原則上不超... 詳情
【明報專訊】歡迎全港中小學生參加 ■第六回合比賽 日期:2021年2月1日至19日 參加辦法: 以個人電郵於明報通識... 詳情
Road to 5**:30 million-dollar-subsidy to recycling firms
【明報專訊】Cardboard boxes are a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many elderly scav...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