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化」訴諸情緒 學者:蘋果屢創先河 讚投資源偵查監察權貴 料今後傳媒生態差

[2021.06.24] 發表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拿起6月18日的《蘋果日報》,稱其頭版報道警方國安處搜查《蘋果》且拘捕5名高層,屬近期最轟動的新聞,值得大眾關注。(鄧宗弘攝)
《蘋果日報》今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印數100萬份,破創刊26年來紀錄。(梁銘康攝)

【明報專訊】創刊26年的《蘋果日報》今日停運,有新聞學者認為《蘋果》屢創先河,排版、用色對報業起示範作用,推動「感覺新聞學」,偵查報道突顯傳媒監察社會及權貴的角色,但亦有報道遭人詬病。《蘋果》從此消失,學者認為本港傳媒界生態將會很差,「媒界向來是社會風向標,有事時媒界會首先反映,今次有這麼大的動作,之後亦可能有很多波動」。

明報記者 羅嘉凝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接受訪問自言是香港最早研究《蘋果》的學者,1997年已撰寫有關《蘋果》的學術文章,購買及讀遍黎智英逾10本著作。昨得悉《蘋果》要停運,他自言「不是最好的一種感覺」;至於會否令業界及社會有「寒蟬效應」,甚至令本港國際形象受損,「唉,我不想講,現在香港不可以亂講說話」。

排版用色起示範 「感覺新聞學」顛覆傳統

細數自1995年6月20日《蘋果》創刊,蘇鑰機稱該報屢創先河,被業界模仿,首先是排版、用色對報業起示範作用,令報紙走向全面彩色及「電視化」,以畫面訴諸情緒,標題、行文均有立場,有別傳統媒體中立、客觀風格,將新聞娛樂化之餘,亦令娛樂新聞化、將政治商業化。

蘇鑰機稱《蘋果》推動「感覺新聞學」,旨在與讀者同「呼吸」,顛覆傳統概念。他2001年時將《蘋果》全年文章標題,供約200名市民按興趣評分,結果獲最高分是母親節文章的標題「媽媽,我愛你」,「這就是感覺新聞學,令人有共鳴」。他至今仍記得《蘋果》1997年7月1日回歸的報章大字標題「香港信有明天」,既有文采又帶感情,有盼望亦略顯憂慮,「完全捕捉到大家心態,簡單而令人『嗒』落有味」。

《蘋果》向來願意投放人力物力做偵查報道,蘇鑰機舉例2000年程介南涉以權謀私的報道,令程放棄立法會議席及坐監18個月,以及2003年踢爆時任財政司長梁錦松在宣布汽車首次登記稅前「偷步」買車,梁隨後下台,突顯傳媒監察社會及權貴的角色。而《蘋果》2008年推出全球獨有「動新聞」,結合平面媒體與動漫,屬一大創舉,《蘋果》網站推訂閱制,至今是香港最多人訂閱的新聞網站。

報道程介南梁錦松醜聞 彰顯第四權

蘇鑰機說,《蘋果》停運直接令近千人失業,打擊新聞業運作,亦令業界失去一個重要指標,令表達自由下降,「以往《蘋果》撐大了尺度、範圍、可能性,就如同踢足球本來有左右翼、中鋒,但現在無了左翼,活動範圍小了,覆蓋面亦減,最批判的聲音消失後,連不太批判的聲音亦顯得格外突出」。他關心《蘋果》讀者會流向哪些報章或網媒,但相信日後無傳媒會如《蘋果》般狠批政府,市民吸取資訊渠道減少,能夠聽到的批評聲亦轉弱。

早年屢遭詬病 付錢「買」陳健康報道道歉

雖然《蘋果》報道常遭人詬病,蘇鑰機稱1998年《蘋果》刊登印尼暴亂互聯網照片,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不雅;1998年付錢製造陳健康「人辦」新聞,隨後登報道歉;2003年刊登狎童照片,遭香港報業評議會譴責。惟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調查反映《蘋果》公信力排名由1997年在中文報章排名第9位,至2019年已升至第2位。蘇笑言有人質疑調查中心「做數」,但他推斷這反映市民對《蘋果》的好感,可能社會出現很多問題、政府施政不當,唯《蘋果》肯力抨政府,講出市民心聲,市民愈發對其認同、有好感或尊敬,某程度代表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一直無法解決。

前年公信力排名升 料抨政府贏好感

至於《蘋果》消失會否令社會變得健康?他稱當然不會,只是將問題「掃入地氈底」,他即席分享一個卡通故事,「有個下屬向上級報告有人說我們有事做得不好,下屬以為上司會問如何解決問題,殊不知上司問的是誰泄露消息,哈哈,即是解決爆料人,就是解決問題,我很記得這故事,不是解決問題,是解問提出問題的人」。

(港區國安法)

更多要聞
國安首案開審  唐英傑被指插旗展示吸引報道  控方引歷史學者:「光時」意含港獨
【明報專訊】首宗《港區國安法》案件昨日正式在高等法院開審,唐英傑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等3罪,他否認所有控罪。控方於開案陳辭指,... 詳情
【明報專訊】唐英傑被指藉展示「光時」旗煽動港獨,控方陳辭特別提及被告當日精神狀態(state of mind),指反映有意圖犯案。另據被告手... 詳情
涉庭內偷影記者公眾席  警帶走1男
【明報專訊】唐英傑作為首名被起訴國安法罪行的被告,他面對高院少有的不設陪審團審訊模式,法院提供記者席及公眾席合共逾百個座位,包括庭內及轉播部... 詳情
壹週停運 社長:享受過自由無悔了 飲食男女停更新 總編感謝老闆「為食」
【明報專訊】在《蘋果日報》宣布結束營運同日,壹傳媒旗下《壹週刊》及《飲食男女》亦宣布停止運作。《壹週刊》社長黃麗裳稱在大時代下已走到終點,「... 詳情
讀者送上向日葵 寓意「風雨不死」
【明報專訊】26年來的忠實讀者彭小姐(背向鏡頭)昨中午12時許冒雨帶同向日葵鮮花及心意卡到壹傳媒大樓。她稱向日葵寓意風雨下不死,希望送給《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