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深圳辦課程支援跨境生 小組面授 涵蓋心理學習

[2021.06.24] 發表

【明報專訊】疫情持續一年多,跨境學童無法每天過境來港上學。教育局長楊潤雄昨回覆議員查詢時提及兩項新支援措施,稱已委託承辦機構「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於深圳羅湖、福田及南山區開辦「心理社交支援課程」及「學習支援課程」,向參與的中小學跨境學生提供小組面授;同時在該3區設立「綜合服務點」,供書籍、康樂用品等借用,舉辦交流活動及分享會等。

深圳3區設服務點 可借書籍康樂用品

教育局昨回覆本報稱,根據既定的政府採購程序,委聘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提供有關服務予居於深圳的跨境學生。經評審後,委託了「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舉辦「心理社交支援課程」及「學習支援課程」。至於設立綜合服務點,目的為跨境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實用資訊及服務,局方仍與機構商討,落實服務計劃詳情後會向學校公布。

稱學生精神面貌改善 校長倡辦第二期

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說,據其了解,兩個課程分別設60班,每班約15人,因課程學額有限,該校便讓校內最需要支援,如家庭支援較薄弱的跨境生報名參加,最終有12名小五生參加「學習支援課程」。他說,課程共有8節課,該校學生會於7月3日上最後一節。

他續說,跨境生一直上網課,難免較為單向,課程創造了給他們上面授課的機會,除學習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大家(學生)有交流,見到同學都很開心」 。他說,未知本港何時可與內地通關,希望當局可開展第二期課程,並提供更多學額,讓更多跨境生受惠。

至於下學年跨境學童人數或因疫情而減少,教育局稱,會繼續密切留意學生人口變化,以及港深兩地的防疫抗疫政策、出入境管制等,並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絡,鼓勵業界及早規劃。局方又會聽取衛生專家意見,並適時與內地當局商討跨境學生回港上課的可行性。

部分或轉內地港式校 小學憂再爆退學潮

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校長陳喜泉稱,全校約300名跨境生,早前已透過「異地同考」完成考試,包括小五呈分試,目前維持實時網課支援他們。他又稱,自疫情有10多名跨境生退學,數目算少,理解跨境生難處,而校方亦觀察到他們部分人出席率不穩定、投入度減,「可能是留住個位」,不排除轉讀內地港式學校,憂新學年再有一波退學潮。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營辦位於九龍塘京斯敦國際幼稚園及京斯敦國際學校的Sheen Wealth International Limited向城規會申請... 詳情
中學生製讀寫障礙辨別App奪獎
【明報專訊】本港近年加強推廣STEM教育,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2021」總決賽上周舉行,來自本港、新加坡、韓國等106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