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簡:蘇洵取名的學問

[2022.01.14] 發表

【明報專訊】唐宋古文八大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一門便佔了「三大家」,由是足見蘇氏於文壇不同凡響的地位。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身為父親的蘇洵,學富五車,精通六經、百家之說,為什麼會用跟車輛有關的字詞,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命名呢?在《名二子說》中,蘇洵寫出了兩個兒子名字的緣由,同時表達了對他們的期望和勸勉。因此,本文既是一篇精練的短文,也是一封深情的家書。

◆《名二子說》(家書)——蘇洵

輪、輻、蓋、軫[1],皆有職[2]乎車,而軾[3]獨若無所為[4]者。雖然,去[5]軾則吾未見其為完[6]車也。軾乎,吾懼[7]汝之不外飾[8]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9],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10]。雖然,車仆馬斃[11],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12]矣。

◆字詞錦囊

雖然 - 即使這樣

吾 - 我

汝 - 你

患 - 禍患

◆注釋

[1] 輪、輻、蓋、軫:

輪,車輪。輻,輻條,插入輪轂用以支撐輪圈的條木。蓋,車上的篷蓋。軫,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

[2] 職:專職,專用。

[3] 軾:設在車箱前面的橫木。

[4] 為:用處。

[5] 去:除去。

[6] 完:完整。

[7] 懼:擔心。

[8] 外飾:外在修飾。

[9] 轍:車輪碾出的印[。

[10] 不與焉:不在其中。

[11] 車仆馬斃:車倒馬死。

[12] 免:避免。

◆譯文

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車都各有專職,而唯有車軾似乎沒什作用。即使這樣,(如果)去掉車軾,我便不見得它是輛完整的車了。軾呀,我擔心你不作外在的修飾(而鋒芒畢露)啊!

天下的車,無不循轍而行,(但)談論車子的功用時,轍卻不在其中。即使這樣,車翻了,馬死了,禍患亦不涉及轍的,這轍,擅長處於禍福之間啊。轍呀!我知道(你)能免於禍患呢。

◆讀賞提要

蘇洵寫《名二子說》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文章通過闡述為二子命名的深義,表達了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和勸勉。對蘇軾而言,「軾」作為車前橫木,靠之能憑藉依附、登之能高瞻遠矚,大概有冀望孩子能達人生高遠境界的寓意。至於「轍」,是車輪碾出的印[,可作後車前行的借鑑。故人如前車之轍,忠實穩妥,正可作後來者前行的指標依據。由是觀之,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天下之車,莫不由轍),兄弟二人,名與字,都蘊含茪鷟侘`厚的愛意與寄望呢!

另外,文中也不難發現蘇洵的用心良苦。蘇軾性格豪放,才華橫溢,鋒芒畢露而又直率敢言,一如車軾,顯露於外而無掩飾。文中「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正是蘇洵對兒子這種性格的擔心,同時亦可視之為一種含蓄而忠誠的勸戒——為人處世,要懂得修飾自己,避免鋒芒畢露而招致禍患。至於蘇轍,蘇洵似乎放心多了。蘇轍溫良敦厚、}和持重,一如車轍,論功雖沒份,但「善處於禍福之間」,終可避禍遠害,得享天年。從以上可見,《名二子說》,全篇雖不及百字,當中憂喜相參的父愛,實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反思古今

蘇軾之為「軾」,蘇轍之為「轍」,大概出生既已命名,而兄弟二人的個性為人、仕途命運,大致又真的各自跟其名字含義互相呼應印證。那麼,究竟是父親洞悉天機,因命定名,抑或兒子因名適性,人隨名走,循名成命?人事隔千載,可能都已無從驗證或判斷了。但父愛如山,字埵瘨﹛A還是昭然可見,這是不需爭議的事實吧!

另外,中學文憑試指定文言考核作品包括了蘇洵的《六國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建議篇章亦有蘇軾的《題西林壁》(第二學習階段)、《水調歌頭並序(明月幾時有)》(第三學習階段)等名作,可見蘇氏的作品,除了我國傳統文壇外,於現代中文課程,仍然佔有重要的位置。本篇《名二子說》,或可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了解蘇氏父子的生平及其作品。

●金句積學

(1) 擔心別人不懂修飾自己而碰壁:

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2) 在禍福之間游刃處世:

善處乎禍福之間也。

■袁漢基:中學中文科教科書作者,曾任中學中文科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文:袁漢基

圖:三蘇祠博物館網頁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51期]

更多教育
字旅行間:導.遊人(四)
【明報專訊】南豐紗廠的頭戴式顯示器——吳皓妍 和一眾同儕在旅遊業施展拳腳,是21世紀初的事,而近幾年,隨荍A們人類頭戴式顯示技術開始普... 詳情
潮看文史:火(fo2)  鍋(wo1)
【明報專訊】這兩年冬天久違地偏冷,打邊爐應是不少人祭五臟廟的首選吧?——雖然火鍋早已不再「冬日限定」,火鍋店春夏秋冬皆人流不絕。能在中國這個... 詳情
時事中文:香港特色 叮叮電車
【明報專訊】鬧市中「叮叮叮……」,自1904年電車開始為市民服務,是香港歷史悠久、具標誌性的公共交通工具。當你累了,不如從急促的生活節奏中抽... 詳情
【明報專訊】自由作答(參考答案:青出於藍→藍田生玉→玉石俱焚→焚膏繼晷)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 詳情
周圍「中」:鏡子的魔力
【明報專訊】鏡子是日常用品,它可以照出人的儀容,也能照出我們平常難以留意到的位置,例如車輛倒後鏡……鏡子的用途多,也有不少特別的鏡子故事。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