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灣區三年」專題:灣區「軟聯通」成形 基建掉隊

[2022.02.14] 發表
鄭天祥

【明報專訊】2019年2月18日,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香港、澳門及廣東省9個城市(簡稱9+2),從人文、經濟、生活、基建、制度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勾勒藍圖。雖然其間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與疫情,但過去3年9+2城市在多個領域上的互聯互通仍然有序推進,適值本周五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3周年,本版今日起一連5日,就大灣區過去3年的發展,回顧與展望教育、醫療、金融與專業服務4方面,敬請留意。

國務院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至今已3年,經歷香港社會運動、疫情封關,這3年灣區從政策開放、基建聯通、產業合作到文化交流上雖有進展,但仍有很多「灣區未通」(見表),如何讓未通的打通、已通的進一步擴充,曾提出大灣區規劃設想雛形的資深港澳問題專家、廣東民間智庫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天祥表示,綱要已有好的頂層設計,「問題是可能做頂層設計的人對港澳不夠熟悉」,地方亦需要更細緻的規劃推動政策落地。中山大學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則認為,過去3年大灣區在產業融合、區域合作已形成規模,但基建聯通有待繼續加強。

明報記者 劉曉宇 林迎

鄭天祥認為,綱要已有好的頂層設計,目前要解決的是如何更好落地。「這需要港澳和內地9市根據自身特點、優勢和短板,並配合國家頂層設計來落實。但問題是可能做頂層設計的人很多沒有去過港澳,或者去的時間短,對港澳不夠熟悉」,而地方政府亦要對灣區整體和其他城市足夠了解,才能共商共建共贏。

頂層或不夠熟港澳 地方互相了解要更多

早在1983年開始做港澳區域研究,先後參與過廣東和香港政府的規劃諮詢工作的鄭天祥,是廣東較早一批粵港澳問題研究者,他認為像大灣區這樣「大規模的合作開發應該是交通行先」,如香港西部要有連接內地的軌道交通促進發展。不過動輒百億的建設成本高昂,故地方政府應在有更細緻研究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興建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以及將北環線伸延接入新皇崗口岸,與鄭所指的交通行先不謀而合。

需打破行政界線 港不應只重與深圳合作

鄭天祥主張,地方除了需要更細緻的研究規劃,亦要打破行政界線,以利益互融推動統籌整個區域發展。例如香港不能只茩咿M深圳合作,這樣的城市群體量偏小,大可以「香港+深圳+廣州+一群製造業城市」去做,再按照不同城市的特點分開幾部分推進。此外鄭也認為,大灣區城市之間不能過於強調與臨近區域的合作,儘管臨近區域交通成本低,但互補性未必足夠,「不應以地理空間區隔城市群,比如廣州既是省會城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除了與佛山、肇慶,亦可同東莞、惠州合作」。

簡化審批互認資格 人才流通成效彰

綱要出台3年,張光南認為,在簡化審批程序和推動資格互認,促進人才流通方面成果較顯著,惟基礎設施聯通有待繼續加強,如南沙作為廣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要進一步加快,以扶持南沙新區在粵港澳合作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等。

張光南續稱,大灣區的產業融合及區域合作已形成規模,香港和內地9市的產業共建亦已展開,可實現以內地製造能力彌補港澳「工業空心化」,同時以港澳服務業能力反哺內地。他以佛山探索與香港深度融合為例,「香港以外貿、金融創投、科研服務等助力佛山的智能製造、產品出口,乃至城市治理,現在已經達成了離岸貿易合作、共建倫敦珠寶名鎮、千燈湖創投小鎮等項目」。

展望下一個3年,張光南相信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因大灣區作為一個有機融合的整體,較之以前相對獨立的粵港澳三地,交流成本必然大大降低,這也有助產生更多的科技創新。

踏「2年對接」期 深層次問題開始浮面

無可否認,大灣區規劃公布的這三年,面對包括中美貿易戰、香港社會運動、疫情等,或多或少影響灣區建設進程。但有長期參與制訂粵港澳合作方案、不願具名的學者表示,大灣區建設若過度政治化實際上沒有意義,首先要將經濟和政治分開。他認為大灣區有自己的時間進程安排,外部的干擾力不會對其推進和發展起到根本性阻礙,因大灣區理論自2018年正式形成後,已明確「3年打基礎,2年搞對接,5年謀發展」,目前才剛剛進入「2年搞對接」階段,中央去年公布《前海方案》及《橫琴方案》,正是融合走到新階段的標誌。

該學者提醒,三地發展空間打開後,因「實踐已經走到理論的前面」,一些制度、法律上的深層次問題可能開始浮現,已在解決的如專業資格認定、公共服務分享等(詳見未來幾日專題)。而尚未討論到的,如以後澳門博彩業在橫琴會否出現灰色空間,如俗稱「疊碼仔」的中介人「若跑到橫琴拉客,政府該不該管?」營商環境又如何進一步在制度上對接,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該學者提醒,大灣區現階段的產業發展、創新能力等確與世界知名灣區如矽谷、東京灣仍存距離,可以借鑑學習但要避免「拿來主義」,因各自制度體制不同。「更多的還是需要香港、澳門、廣東三地進行務實的操作創新,通過制度上的取長補短,最後看看是否可以創造出更有意義價值的大灣區新規則。」

更多港聞
黃俊碩會計師樓兩職員初陽 鍾港武中招
【明報專訊】民建聯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黃俊碩前日在家自行做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呈陽性,昨日已交深喉唾液樣本化驗,至截稿前仍未收到核酸檢測結果。他昨日... 詳情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嚴峻,港府前日(12日)宣布已請求中央協助提升本港檢測能力、協助建設隔離設施等。工聯會昨日建議,解決本港檢測量和隔離H位... 詳情
婚紗店收錢後結業 逾百新娘失財百萬 事主質疑詐騙 海關跟進
【明報專訊】觀塘婚紗店「Dolly Bridal」去年12月突然結業,過百人受影響,涉款共估計近百萬元,事主質疑事件屬詐騙。有事主結婚前夕才... 詳情
疫下失業「菜也吃不起」 基層盼獲援助金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月底公布,社區組織協會要求增加基層支援。有基層市民因疫情失業,又逢業主加租,生計大受影響,盼申請到失業援助金。... 詳情
32歲女行山失蹤 屍體大浪灣石灘尋獲
【明報專訊】一名女子於上周六(12日)報案,指其女兒自上周四下午約5時離開柴灣翠灣h後便告失蹤。消息稱,失蹤女子疑獨自往小西灣龍躍徑行山,搜...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