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寶庫: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

[2022.09.15] 發表
「石屎森林」以外,香港亦有不少具生態價值的郊野與濕地,例如圖中的南生圍。

【明報專訊】香港有「石屎森林」之稱,然而在這彈丸之地隱藏各式各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不同生命。你認識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嗎?

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具重要的生態功能。聯合國網站指出,人類文明發展依賴生物多樣性資源,包括食物、醫療等,如魚類為全球30億人口提供了兩成的動物蛋白,植物為逾八成人口提供食物,並為逾八成的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提供原料製作傳統草藥。

如地球失去生物多樣性,將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如助長致命傳染病。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生態學教授王正寰指出,目前人類無法做到以人工技術取代自然生態系統,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生態系統,故需要自然生態系統「健康」,而生物多樣性是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的關鍵。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不同生物的差異,以及生物在各自生活環境中發揮不同作用。生物多樣性主要分為3個層面,分別為遺傳、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

香港生物多樣性面對的挑戰

1. 社會發展

港鐵東涌延線工程最快2023年動工,港鐵向環保署提交的環評報告顯示,項目採地底走線以避開紅樹林、泥灘等生境。但綠色力量稱東涌西站選址與黃龍坑西岸的紅樹林最近相距不足100米,亦有屬「易危」物種、在本港十分罕見的「斑灰蜻」棲息及繁殖,擔心車站在施工期間開挖及填土工程會影響泥灘及附近天然河溪水質。

港鐵回應稱東涌線延線西段的新鐵路隧道將以隧道鑽挖機建造,以避開所有紅樹林、泥灘及林地。東涌西站的工程會安排在不直接影響潮間帶的位置進行,港鐵亦會謹慎規劃,避開附近的生態敏感生境地及物種。

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批評政府推動工程項目時威脅本地物種存活,例如中華白海豚過去10 年間大減一半,近年農地面積不斷萎縮,牛背鷺種群減少約三分之二。

2. 環境污染

大埔林村河下游一段逾兩公里長河道2022年4月18日染藍,大埔區議員劉勇威稱,區內梅樹坑遊樂場與大埔花園交界河道有藍色污水由雨水渠流入河道,疑是非法排放。

綠色力量與浸大國際學院2021年10月訪問224名18歲或以上、在大埔林村谷集水區居住的市民,發現71%受訪者不知自己居於集水區,75%不知道林村河的功能是收集食水。調查亦顯示27.2%認為可於林村河排放污水,20.5%認為可洗地或洗車。

此外,綠色力量研究團隊稱,林村谷逾七成集水區未納入郊野公園,為本地罕有不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的大型集水區,但區內有26條村落,人口逾1.7萬,認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對集水區水質造成壓力。

3. 傳統習俗

部分宗教及民間傳統具「放生」習俗。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指出,放生或是出於同情心,但最終讓動物受苦。在香港的溪澗不時會見到外來物種,例如田雞和巴西龜,牠們在非原生環境難以適應,會變得很虛弱、容易染病,而疾病或會傳播到溪澗的本地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生態災難。

維護生物多樣性建議

1. 加強公眾教育

位於香港大學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的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2021年5月開幕,由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的專家團隊管理。館內藏有逾1萬個本地或來自亞洲各地的標本,設有導賞團。博物館目標為讓大眾認識各物種並作出保護,維持生物多樣性。

2. 科學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2022年3月推出首個互動海洋環境影像化平台WavyOcean,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海域、南海、東海等。平台利用海洋數值模擬技術,以影像呈現海域的變化過程,並提供各類環境數據,用家亦可於平台下載風力、溫度和壓力等氣象數據。

領導研究的科大海洋科學系和數學系講座教授甘劍平說,WavyOcean有助政策制定者及科學家研究和部署海洋資源,以及「明日大嶼」等新政策對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的潛在影響,亦讓大眾更了解海洋,提高海洋保育意識。

3. 政府政策

港府2016年推出《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021》。部分已落實工作包括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發展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制訂首份香港樹藝及園藝業《能力標準說明》、建立生物多樣性網上資訊平台及編製本港受威脅物種名冊等。

■知多點

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是指非本地原生的物種,如人為棄養、放生或意外等因素進入非原生的自然環境,本港有約三分之一的植物屬外來物種,大多對本地環境無負面影響。然而亦有外來物種會對自然生態、社會或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這些物種被歸類為入侵物種。如有「植物殺手」稱號的薇金菊源自熱帶中南美洲,生長迅速,會攀附並覆蓋其他植物,阻礙生長,甚至導致死亡,種子經風力傳播各處,難以完全清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薇甘菊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之一。

生物防治法對付薇金菊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樹藝師趙紹惠表示,可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對付薇金菊,如中國有研究發現種植番薯可以減低薇甘菊生長的速度和幅度,香港也能找到薇甘菊的天敵菟絲子,當菟絲子纏在薇甘菊身上時,可吸收薇甘菊的營養,讓薇甘菊的葉子慢慢枯萎。

■答一答

解釋維護生物多樣性有利社會發展的原因。

■延伸閱讀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香港生物多樣性的資訊,可造訪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的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

學習及答題指引:life.mingpao.com/htm/dl/20220707bq.doc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02期]

更多教育
大開眼界:香港機場管理局
【明報專訊】香港機場管理局是港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負責營運及發展香港國際機場。機管局2022年8月數據顯示,2022年首7個月合計,較20... 詳情
放眼經濟:政府經常開支
■新聞撮要 鑑於近年政府經常開支不斷上升,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2021年政府開支進入整固期,並推出節流計劃,在不影響民生開支的前提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