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萬申請交779前移民官處理
早已多年沒「經手」最長者16年
【明報專訊】加拿大移民局將59,000個移民申請,分配給779名前僱員去處理,這些都是已有多年沒有在移民系統上活躍﹐又或已沒有在系統內工作的移民官。這些移民官以代碼為標記,當中部分移民官登入系統處理文件已是16年前的事。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部(IRCC)用於處理公民及移民申請的全球案例管理系統(GCMS)的數據顯示﹐分配予這779名前僱員處理的申請,共有59,456份,包括開放、未決或重新開放的申請。
聯邦移民部的僱員都是以代碼識別身分﹐代碼由2個英文字母及5個數目字組成。移民部解釋﹐當一個代號顯示不活躍﹐即是該職員已不再使用系統﹐亦不能進入系統內。數據庫亦可顯示出﹐定性為「不活躍」的代碼最後一次登入系統的時間。其中一個不活躍代碼是在2006年10月6日。另有19個申請個案竟被分配到一個於2007年5月9日最後一次登入系統的職員。
永久居民申請人Andrea Bote就被分配給「不活躍」的移民部職員﹐對此他表示詫異﹐質疑類似事件久久沒有被發現﹐令很多申請人進退不得。
這些代碼遍佈世界各地﹐從加拿大機場、邊境港口和處理中心,到駐美國、菲律賓、印度、海地、波蘭、巴西和突尼斯等的大使館和領事館。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取得的資料顯示﹐出現最多不活躍代碼的地方是渥太華。其中代碼SM10353竟獲分派處理9,540個申請。這個移民部職員駐守斯高沙省的Sydney﹐該職員最後一次登入系統是在去年3月23日。
移民部表示﹐無法刪除這些無法正常工作的代碼帳戶﹐因會失去追溯性。
目前﹐尚不清楚為何移民部會將申請個案分配到非活躍的代碼,對此﹐移民部亦無法解釋﹐但就回應指﹐申請個案的處理「可能涉及不止一名官員」﹐申請個案更可從一個中心轉移到另一個中心﹐以提高效率。
Joey Lao於去年7月申請永久居民身分﹐事隔一整年後﹐他才收到移民部通知﹐確認收到他的申請。但反觀其表弟﹐對方與他差不多時間入紙申請﹐但對方已在今年8月取得永久居民身分。
剛畢業的Lao﹐手上的工作簽證有效期尚有數年﹐故「不介意等一等」﹐但他亦承認﹐如不知辦理手續的時間表﹐的確令人有點沮喪。
移民律師兼渥太華大學法學副教授的Jamie Liew﹐對如此多的申請文件被分配到「不活躍」的代碼感到驚訝。她說﹕「這引發出不僅是透明度的問題,還有移民部的效率。」
Liew質疑﹐聯邦政府是否最好利用其資源﹐並以人道主義方式來處理申請。她敦促政府檢視問題﹐確保未來的申請個案出現同一問題。
她又希望政府應優先處理這些被分配到非活躍代碼的申請個案﹐並至少就事件進行審核﹐了解這類事件如何發生。
一般來說﹐申請人可直接向聯邦移民部或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申請取得他們的GCMS筆記﹐一旦取得有關文件後﹐便可以了解他們的申請個案被分配到那一個代碼及其活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