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港珠澳公路單車賽道採高科技監控
【明報專訊】珠海在今屆全運會及殘特奧會共承辦8個項目,其中公路單車項目中的男子個人賽,從珠海市博物館出發,經港珠澳大橋跨越澳門、香港及橫琴合作區再返回博物館,是全國首次跨越粵港澳三地的體育賽事,確保比賽順利舉行的籌備工作令人關注。
人車配備晶片手環 方便通關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珠海賽區執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袁熊表示,賽事期間的人員、車輛和物資需要頻繁跨越三地,涉及不同的通關政策和手續,是比賽能否順利的一大挑戰。珠海已聯合港澳海關邊檢部門,屆時採用「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即三地海關邊檢人員共同在起點終點設立聯合查驗區,所有參賽車輛與物資提前一天完成查驗並封存,運動員和車輛配備裝有嵌入式晶片的手環,在過關時透過感應手環,即時識別身分,並精準記錄通關時間。此外,比賽路線全程會使用無人機實時監控,所有參賽單車配備內外置鏡頭及門磁裝置,確保車手及單車的數據同步一致,三地賽區可實時掌握比賽進度,此外會安排移動指揮車,車上配備三地觀察員和醫療人員,可即時協調處理突發情G。
為保萬無一失,去年11月三地曾舉行測試賽。袁熊指測試賽的賽後檢討相當重要,能發現不足,及時改進,例如配備的手環防水性未夠好,下雨的話過關時感應或欠佳,「也有運動員反饋戴上手環不舒適」,另外像醫療、引導車等跨境保障安排的無縫銜接,也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增智能化系統
公路單車男子個人賽全程230公里,不僅穿越港珠澳大橋,還將途經珠海日月貝、漁女像、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機場、澳門大橋與北岸碼頭等三地地標和景點,路線安排被譽為「大灣區景觀長廊」。
除了公路單車,珠海市亦承辦今屆全運會網球項目,賽事將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而作為網球項目主場館,橫琴國際網球中心自2023年7月開始改造,包括翻新場館基礎設施、增添無障礙設施、智能化系統及配套設施。經改造後,中心擁有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中心球場,並配備4個250座的比賽球場及12個室外訓練場,足以應付賽事需要。此外,中心球場還加裝了新型冷氣系統,訓練場增設防風雨罩棚,確保在極端天氣下運動員及觀眾仍能享受舒適環境。
袁熊表示,全運期間估計有近4000名運動員及工作人員前來珠海,加上旅客及媒體等,十分考驗珠海接待能力,珠海市亦已在衛生防疫、隱患排查、交通保障、城市風貌及宣傳推廣五大部分作全面規劃,確保所有賽事順利舉行和旅客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