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66周年】日月傳承 新人接力

[2025.05.20] 發表

【明報專訊】《明報》昔日創刊,出紙一張,售價一毫,明報去年把這張舊報紙在報慶65周年時以復刻版刊載,結果贏得香港報業公會「2024年最佳新聞獎」頒發「設計組評審點讚獎」。明報今踏入66年,憑藉前人專業報道建立的基礎及公眾信任,而未來是由新一代記者繼續傳承,恰巧在2024年最佳新聞獎中,獲獎者主要是充滿幹勁的年輕人,其中最佳新人獎冠軍跟季軍,分別由鄭啟智及蔡穎琳獲得。兩名年輕記者不約而同提到當記者的初心,仍然相信有第四權,他們未為記者生涯設限,只望把握空間繼續報道。

監察政府 不忘初心

蔡穎琳任職記者一年多,她憶述最初修讀新聞系,純粹因為喜歡寫字,直至畢業求職面試時被問到知否記者的工作內容,才再次深思入行原因。「你知不知道記者的工作是做什麼?記者是要監察政府。」蔡穎琳引述當時負責面試採主所講的說話,坦言是因此受觸動,決心入行。事隔逾一年,回顧其撰寫的報道有否如她所想監察到政府,她說相信有做到,亦希望繼續,「做到熱情耗盡為止,暫時想像不到這一日」。

蔡穎琳獲頒最佳新人獎季軍,得獎報道包括「廚餘系列報道」、「房局:不合規茤苳G房東同負刑責」、「改善款客倡機場設穆斯林祈禱室」等。

報道惹議 樂見討論

奪得最佳新人獎冠軍的鄭啟智在明報工作約3年,其獲獎報道包括「體育總會管治問題系列」、「15立會議員去年質詢不足5次」、「香港發展訪談系列」。他說報道很多時來自同事們的集思廣益,也趁機向同事致謝。

鄭續稱撰寫報道除監察政府,也可以指出社會現象,帶動討論,令社會上的聲音不至於單一,例如其獲獎作品之一的香港發展訪談系列,受訪的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提到的一些觀點,有人贊同、有人批評,「不論是同意或不同意,這些討論本身也是報道的價值」。

行內人經常說5年是記者生涯的「大限」,鄭啟智則稱從未為其記者生涯設限,目前仍有很多議題想跟進,仍想推動社會討論不同議題,「希望繼續報道」。

本報在「2024年最佳新聞獎」共奪9獎項,除兩項最佳新人獎,不少得獎報道也出自年輕記者之手,例如奪得最佳新聞報道季軍的「打開垃圾系列」,負責的藝文副刊記者朱令筠及梁景鴻同為年輕記者。

這系列報道早於政府去年中宣布暫緩垃圾徵費前已開始,記者專訪本地環保達人及不同持份者的看法及意見,甚至遠赴首爾「取經」,由去年1月開始,每周刊登一篇長文。梁景鴻提到,採訪期間發現民間有很多自發活動為垃圾徵費落實做準備,愈發認同相關政策,得悉垃圾徵費政策暫緩,他也大感失望,但慶幸民間有部分人已改變其生活習慣,即使暫無政策,仍然有人堅持減廢。

梁景鴻入職明報約兩年,此前是自由身記者,他提到近年社會較平靜、能引起討論的議題較少,專題記者要找題目較以往困難,但仍期望把握現有空間繼續鑽研,所以近來愈來愈多「落地」行街觀察社區或參與活動,與人面對面接觸發掘題目。

【編輯部】

更多港聞
【明報66周年】光影框中留住溫度
【明報專訊】昏暗的環境中,有一道光映照茈H色列導演Shaylee Atary的臉, Atary直視鏡頭,眼神彷彿藏茪d言萬語。 ... 詳情
訪談指學生不可講粵語 德萃校長:被斷章取義
【明報專訊】私立的德萃學校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近月在網上訪談提到該校有「好得意的政策」,指學生之間不可講廣東話,說法在網上掀熱議。朱校長日前在... 詳情
「趣學普通話」更新 AI即時分析學生發音
【明報專訊】小學生普通話教育遊戲應用程式「趣學普通話」推出最新版,增加中華文化知識。程式透過人工智能(AI)技術,為學生的普通話發音提供即時...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昨報道香港大學近年來自內地的教學人員呈升勢,本地教員則減少,校長張翔強調本地教員佔多才是「不健康」,提醒香港應保持開放。港大...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昨日向全港中小學發通函,稱數字辦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齱v計劃於下學年(2025/26)完結,學校須於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