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高租金降住房可負擔性 金融投資機構為幕後黑手
【明報專訊】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分校一項新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中,「金融投資性業主」已成為多倫多租賃房產的最大收購者,並成為提高租金和降低住房可負擔性方面的「幕後黑手」。
這類業主是指那些將出租房產作為投資創造收益手段的企業,例如私募股權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及資產管理公司。
叫價比社區平均租金高44%
作為研究員之一的滑鐵盧大學環境學院規劃學教授奧古斯特(Martine August)表示,愈來愈多金融公司正在收購多倫多住宅,它們「為了增加投資者收益而提高租金,系統性地使住房變得更加難以負擔」。
研究指出,金融業主發布的租金掛牌價,往往比所在社區的平均租金高出44%,而金融業主的租金溢價遠高於其他類型的業主。
研究顯示,連鎖或連鎖管理的業主的租金掛牌價,比社區平均租金高出30%;比擁有單一出租物業的業主高出22%;比擁有多處出租物業的業主高出15%。研究發現,金融公司提高租金的速度也超過其他任何類型的業主,在低收入、種族多樣化的社區,這一差距最大。
金融業主每季度平均加租幅度為5.03%;連鎖業主為4.99%;被連鎖管理的大廈加租幅度為3.75%;擁有多處物業的業主為4.83%;僅擁有一處物業的業主為3.61%;非牟利業主僅為1%。
報告指出,那些被多倫多市政府列為「社區改善區」的邊緣化社區受到的衝擊最大,在這些地區,金融業主的單位租金比社區平均租金高出49%。
激進策略為股東賺最大利潤
奧古斯特表示,這份報告證實了研究人員和住房倡導者長期以來的觀點:金融業主是租金上漲和住房可負擔性惡化的「罪魁禍首」。
她表示,為投資者帶來回報的外部壓力,促使金融業主採取更激進的策略,而且這些公司也自豪地吹噓他們收取的是最高租金,並通過加租來為股東賺取利潤。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支持有關約束金融公司的政策建議,包括加強對租賃住房的監管、擴大租戶保護,並將牟利性業主轉變為社會性住房所有者。
奧古斯特強調,金融業主不應獲得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或加拿大國家住房戰略(Canada National Housing Strategy)的政府支持。「我認為,我們必須質疑,為什麼我們要為那些商業模式就是讓住房變得負擔不起的公司提供補貼?政府應確保獲得財政支持的公司,不會通過削弱租戶穩定性和加劇住房不可負擔性來侵犯住房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