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主辦 中華經典誦讀大賽首設香港分賽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特區教育局等合辦的「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今年首設香港分賽,昨在灣仔會展舉辦小學組、中學組決賽。有得獎小學的教師表示,參賽學生已練習兩個多月,比賽臨近更曾「加操」,相信學生透過誦讀經典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提高文化自信」。香港分賽召集人彭楚夫期望,誦讀、比賽等方式能自然啟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普通話誦讀 多隊著華服
第一屆中華經典誦讀大賽香港分賽在上月初賽後,分別選出10間小學及中學晉身決賽。昨日決賽不少參賽隊伍以華服造型登場,配以舞台動作,以普通話誦讀不同文學作品,例如有學校誦讀《木蘭辭》、《三字經》、《岳陽樓記》。小學組方面,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朗讀《最後一分鐘》奪冠,副校長羅秀玲稱,學生參賽固然期盼得獎,惟學校更希望孩子能在練習中收穫友誼,並將「愛國的小種子慢慢孕育出來」,相信學生亦為佳績高興及自豪。中學組則由聖保祿學校(中學部)憑《詩意中國》奪冠。
召集人:重複「要你愛國」 學生難免反感
彭楚夫表示,倘教育工作者只重複強調「我要你愛國,要你熟習中國歷史」,難免會令學生反感;相反若活動能讓學生覺得開心好玩,「自然就會投入,自然就會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他又說,留意到近年學生普通話水平大升,估計與更多學校能提供語言環境相關,但認為學界毋須一致實施「普教中」,「學校應該可以自主,按校情決定用什麼方式教導普通話」。
香港區比賽有160支隊伍參賽,優勝隊伍有機會參加今年8月內地舉辦的全國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