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極端氣候影響空前 推高糧價衝擊政經

[2025.07.22] 發表
菲律賓馬尼拉受到颱風韋帕影響而有暴雨及水浸,周一有救援人員用小艇接走受困民眾。(法新社)

高溫天氣引發糧食價格C升的所謂「熱通脹」(heatflation)問題近年益受注目。歐洲有科研團隊最近發表研究,指出氣候變化推動的極端天氣令全球糧食價格短期C升並推高通脹。研究指英國薯仔、韓國大白菜、印度洋蔥、巴西咖啡豆和加納可可豆的價格C升,是因「2020年前從未出現的」極端氣候所致。糧價C升不止影響各地糧食安全和民眾健康,也引發經濟和政治後果。

過往有研究聚焦高溫天氣如何令糧食減產和供應短缺,長遠推高食品價格,而西班牙巴塞隆拿超級運算中心領導的研究分析在2022至2024年間,全球18國的糧食價格上升與高溫天氣、乾旱及水災有關的情況。

新研究指特定食品短期價格漲幅更劇烈,進一步推高通脹。

西班牙學者研18國短期漲價現象

報告舉例指出,2022年和2023年西班牙南部長期乾旱,令去年歐洲橄欖油價格上漲50%;印度去年5月的熱浪使洋b價格C升89%;韓國夏季創紀錄高溫,導致用於醃製辛奇(韓式泡菜)的大白菜價格暴漲70%。

佔可可豆全球產量六成的加納及科特迪瓦,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遭遇乾旱,去年2月再遇前所未有高溫,令全球可可豆價格升近300%。

研究發現食品價格C升或產生廣泛經濟影響,使各經濟體更難控制整體通脹,甚至帶來政治影響。

例如英國今春炎熱乾燥,有份導致上周公布的英國通脹數據高於預期,降低外界對今夏進一步減息的預期。另一方面,報告指高通脹會直接改變現代民主

國家的選舉結果,報告主要作者、巴塞隆拿超級運算中心研究員科茨指出,生活成本明顯在去年美國大選發揮一定作用,「未來這些影響只會愈趨嚴重。在實現淨零排放前極端天氣只會愈來愈差,但它已在破壞農作物,推高全球食品價格。人們已發現生活感受到的氣候影響中,食品價格上升排行第二,僅次於極端高溫」。(金融時報/衛報)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