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綠賞」電子化 環團憂挫回收意欲 14萬人用實體卡 社工稱長者難適應促助轉型
【明報專訊】有106萬市民使用的「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有近24億分未兌換,計劃明年4月1日起全面電子化,當中約92萬即87%已使用手機程式的用戶可無縫過渡,餘下約14萬市民使用實體卡。有環團及社工關注部分人沒智能手機或使用程式有困難,如部分長者及拾荒者,可能無法透過參與回收活動獲取積分;且積分價值電子化後趨縮水(見另稿),實體禮物與超市電子積分價值可相差五成,加上每月兌換積分設上限,有用戶要逾18年才可盡換手上分數,憂慮削弱回收誘因,促政府勿取消或延長兌換實體禮品,並加強宣傳及助市民轉型,保持回收參與率。
本報就有拾荒者擔心不懂使用綠綠賞程式綁定易賞錢、新安排會否削弱回收意欲等問題向環保署查詢,未獲回覆。環保署上周五發稿稱,綠綠賞明年4月1日起全面電子化,同日亦會停用實體積分卡,市民會有時間適應和過渡至新安排,「綠在區區」職員會協助有需要市民安裝手機應用程式;至於沒智能手機的市民,現有實體積分卡不會取消,用戶可在指定「綠在區區」地點登記,繼續把實體積分卡的積分換領禮品。
明年4月實施
無智能機可「指定地點」續用卡
據了解,市民若要保留實體卡,明年須到綠在區區實名登記,然後到指定綠在區區繼續換禮品,惟指定綠在區區數目不明,市民亦無法以實體卡兌換易賞錢或Carbon Wallet(港鐵減碳獎賞平台)積分,因技術上不可行。
社工:拾荒者多不知 均憂兌不完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耀齡薈計劃主任呂家進稱,雖然政府早前已公布會逐步停止實體禮品兌換,但他接觸的近20名上水區前線拾荒者普遍不知新安排,近九成稱未用過易賞錢,不少拾荒者得知新安排後均擔心未能在最後限期前換完所有積分。呂家進擔心,隨蚨髜鬅鄑I換禮品全面電子化,會有一批前線拾荒者未能適應新安排而被迫「停工」,影響整體回收,「對件事未必有幫助,政府或要推行一些措施,協助現時持實體卡的市民『轉型』,兌換電子積分」。
換電子分設限 66萬分者需兌18年
上水居民玉姐表示,自綠在石湖墟2020年開業以來,已常將收集到的回收物料送到該店換禮品,最多撿拾膠樽及玻璃樽等,至今累積逾60萬分,「諗住儲起齯嚏A有需要時候才用,點知到明年會取消換禮物,所以近期不斷將齯嬪I換超市現金券」。玉姐稱,目前已換了20張50元超市現金券,年底前會盡量將餘下積分換完。她自言一向使用實體綠綠賞積分卡,不懂綁定超市易賞錢,又說現時兌換實體禮品數量沒設限,但兌換電子積分則每月最多3000分,若不取消該限制,「執得再多都無用,因為無分,即係叫我]退休」。以玉姐目前手持66萬積分,若不取消每月兌換積分上限,換完所有積分要超過18年。
環團:實卡電子分不互通 或礙回收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表示,政府去年12月引入綠綠賞電子積分新選項,市民除以積分兌換禮品,亦可透過手機程式將綠綠賞綁定易賞錢帳號,兌換易賞錢積分,或直接兌換Carbon Wallet電子禮券。陳永傑說,無論兌換哪種電子積分,都須以手機程式操作,實體卡只有儲分功能,換言之只可兌換禮品,即使不取消實體卡,日後仍不能兌換其他電子積分,可能影響回收意欲。
現時兌換電子積分亦設限制,以易賞錢為例,現時每月最多可將3000分綠綠賞積分轉換為易賞錢積分。不過,環保署2020年11月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以來,截至今年3月仍未兌換的積分有23.77億,當中累積最多積分結餘的單一帳戶高達291萬分,若將所有綠綠賞積分兌換成「易賞錢」積分,要80.8年才能換完。
環署:引入更多平台 將撤兌換上限
環保署上周五發稿稱,電子積分兌換選項現處於初期試行階段,故設兌換積分上限,每個帳戶每月3000分,該署正籌劃今年內引入更多獎賞平台參與積分兌換,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而現時每月兌換上限亦會逐步取消。
明報記者
(城市保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