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扶植組織糧援惹非議 無法即食且營養比例失衡
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私人援助組織「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5月起在加沙派發人道物資,惟BBC分析GHF最近公開的相片和資料,可見即使加沙食水和燃料匱乏,GHF派給巴人的糧食卻大多是需要清水和燃料烹煮才能食用,且營養比例失衡,如長期進食會增加罹患貧血及壞血病等風險。
GHF稱按供應和成本每箱食物略有不同,但基本放有麵粉、小麥粉、意粉、豆類(鷹嘴豆、小扁豆或去皮豌豆)、中東芝麻醬、鹽、糖、生油,以及可供即食的一種用中東芝麻醬混糖製成的小吃。每份總熱量約為4.25萬卡路里,可供5.5人吃3日半。GHF稱,救援物資偶爾還包括茶、餅乾、朱古力、薯仔和洋?。
加沙乏食水燃料 糧援卻需用水烹煮
問題是這些乾貨大多需用水加熱烹煮才能進食,無視加沙在以哈戰爭前年10月爆發以來一直缺乏乾淨食水和燃料的現實。營養學專家質疑,GHF每箱食品縱能填飽受助者,避免餓極導致內出血,卻缺乏鈣、鐵、鋅以至維他命C、D、B12和K,持續進食數周會增加罹患貧血、壞血病等疾病的風險,且甚少適合嬰幼兒的食物。
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分發的食物不僅分量足,還能針對婦孺等特定群組提供補充營養。(BBC/耶路撒冷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