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電影《大白鯊》50周年:終極內幕》 超支超時青年史匹堡拍到有PTSD

[2025.08.03] 發表
史匹堡明年底將屆80歲,《大白鯊》1975年公映,拍攝時他才27歲,十分年輕,卻奠定其影壇地位。
《大白鯊》是美國影史上首部破億美元票房電影,拍攝期間沒預計海中取景的難度,包括道具鯊失靈,甚至沉船等。

【明報專訊】50年前的6月20日,《大白鯊》在美國開畫,成為影史上首部突破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票房電影,其時還未滿29歲的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奠定點石成金賣座導演之位;為了紀念這齣經典作品,拍過《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羅倫布些路(Laurent Bouzereau)執導紀錄片《電影《大白鯊》50周年:終極內幕 》(Jaws at 50: The Definitive Inside Story),上月透過國家地理頻道在影視串流平台Disney+上架;片中史匹堡說因為《大白鯊》成功,往後終於擁有導演的最終剪接權,卻遺憾未能贏得奧斯卡,更在電影拍完的頭幾年,午夜夢迴依然有關拍攝期間的噩夢,笑言那時候對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還未有任何認識。

大批導演亮相受訪

對《大白鯊》有興趣或想重溫的觀慼A可到Netflix收看;《電影《大白鯊》50周年:終極內幕》則有關拍攝該片的小故事,台前幕後或其後人現身說法;大批名導演應邀亮相,提及《大白鯊》對個人的影響,像《星球大戰》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訪.嚇》佐敦比爾(Jordan Peele)、《星球大戰:原力覺醒》J.J.艾布斯(J.J. Abrams)、《鐵達尼號》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忘形水》基拉莫狄多路(Guillermo del Toro)等;不過印象最深刻是《毒網》金像導演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說12歲起在戲院看了《大白鯊》共31次,可見這部驚慄片對後來者如何影響深遠。唯一奇怪的受訪者是《無聲絕境》女星愛美莉賓特(Emily Blunt),除了說出所愛的《大白鯊》場面,以及年少時很仰慕扮演警長的《密探霹靂火》萊施耐德(Roy Scheider)之外,所言沒太多養分;她將與史匹堡在新片中合作,才是有份上鏡的真正理由吧。

經驗有限 超支超時

能夠成為經典,必有獨到之處;史匹堡拍《大白鯊》時才27歲,執導的第3部電影《橫衝直撞大逃亡》面世不久,但他對彼得班奇利(Peter Benchley)有關3男在長島小鎮獵殺大白鯊的小說愛不釋手,堅持實地海邊取景。逾50年前,電腦特技還不流行,大白鯊由魔術師般的美術道具組製作,選了美國東岸瑪莎葡萄園島為拍攝場地。除了工作人員,扮演獵鯊三人組:萊施耐德、《再見女郎》金像影帝李察杜里福斯(Richard Dreyfuss)、《日月精忠》羅拔蕭(Robert Shaw),以及其餘幾名專業演員抵達瑪莎葡萄園島之外,其餘閒角全由當地居民客串,增加實感之餘,幾十年後他們回憶拍攝點滴,稱依然是小鎮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史匹堡當年拍攝電影的經驗有限,他的堅持卻成就後來經典,然而過程驚險,也是造成他笑言有創傷後遺的原因。電影公司給出預算350萬美元,限期55天拍竣,1974年5月開鏡,結果超支至900萬美元,同年10月才殺青,超時逾3個月,當時便有傳史匹堡拍罷該片後再沒執導機會。低估出海拍攝難度是超支超時的主因,《大白鯊》是荷李活首部實地海洋取景的電影,很多年後當電腦特效與技術更成熟,同類作品也困難重重,拍過《鐵達尼號》的占士金馬倫便親自認證。拍攝期間機械鯊魚失靈,沉船等問題交替出現;還有受天氣影響,不一定每天可出海開工,史匹堡的壓力可想而知,難怪他說殺青後多年,即使該片很成功,但依然會做有關拍攝《大白鯊》的噩夢。

電影拍攝超時,卻帶來空間潤飾劇本,像羅拔蕭扮演的獵鯊者Quint,其背景故事便是共同創作,且有即興成分;這角色為什麼執著於獵鯊?原來二戰時他是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上的海軍,運送原子彈到天寧島後歸航途中,遭日本潛艇擊沉,當時很多船員與鯊魚搏鬥求生,Quint便是當中的生還者。這樣的人設,豐富了劇本,也為故事提供了肌理,讓《大白鯊》不止是追求官能刺激的爆谷電影。另外,市長不聽專家勸告,怕影響旅遊業生意,堅持不封閉沙灘,亦是典型官僚輕視生命,製造悲劇的橋段。

更多影視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