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大規模自動化 「沒理由還要用人力」
7月份,新疆棉花正迎來花期。在天業集團蘑菇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300畝的農種區過去地下水位高、鹽鹼大,企業通過修建地下暗管排鹽和地表滴灌系統,將鹽鹼地改造為畝產超500公斤的棉花田。
石河子棉田運用無人機監測農情、機械臂施藥。在灌溉水池,密集的黑色塑膠球浮於水面,降低水資源蒸發同時,可起到抑制水中微生物生長的作用。通過技術賦能,基地土壤含鹽量由千分之17降至千分之3以下,酸鹼值由8.7降至7.3,每畝綜合效益提升逾200元人民幣。
新疆兵團是中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區。截至2024年,全疆棉花種植面積達3671.9萬畝。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剛表示,現時四分之一的新疆棉田已經實現八成以上機械化作業,無人機播撒、無人駕駛耕種相當普及。
生產升級 新疆棉風波「壞事變好事」
2021年3月,西方輿論指控新疆棉花涉及「強迫勞動」,並發起貿易制裁與抵制。周剛表示,由於公司供應國內原料市場,未受抵制風波影響。「作為業者,對於國際上的聲音,我們可能首先要保持產品的質量,主要是給我們的民眾去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至於新疆棉出口或銷售,他認為市場數據已說明不受影響。
2022年,兵團種植棉花1275.88萬畝,以佔全國28.4%的棉花播種面積,生產全國36%棉花。有兵團負責人強調,若棉花生產技術上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自動化,「我們沒理由還要用人力。」基地工作人員表示,新疆棉風波對生產銷售帶來了一些影響,「但現在,壞事已經變成好事」。當地通過拓寬產業鏈、開發深加工等方式,倒逼棉花生產實現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