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人與博勵治競爭 頓引發「領袖禮貌」討論
【明報專訊】聯邦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圖)在即將舉行的補選中能否順利借道回歸國會,事源其他政黨也派出候選人角逐,此舉顯示加拿大政壇一項延續多年的傳統即「領袖禮貌」(leadership courtesy)似乎正逐漸式微。
「領袖禮貌」指的是當政黨領袖未在國會中擁有席位時,其他主要政黨通常不派人參加補選,以便其順利入議會。博勵治在今年4月大選中痛失他原本所屬選區卡爾頓(Carleton),在阿省巴特爾河(Battle River—Crowfoot)選區順利當選的保守黨國會議員庫雷克(Damien Kurek)隨即宣布放棄席位「讓路」。但在8月18日的補選中,包括自由黨、新民主黨、綠黨及其他小黨在內,均決定派人參選。
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特恩布爾(Lori Turnbull)表示,她對各黨未給予博勵治「領袖禮貌」並不感到意外。該慣例並非硬性規定,且通常只適用於新任黨領尚未成為國會議員的情況,而博勵治是失去議席後再參選,情況不同。
這項傳統做法並非是絕對的。1983年自由黨曾在時任保守黨黨魁梅龍尼(Brian Mulroney)的補選中派出候選人;新民主黨則幾乎從未讓步,唯一例外是1967年史丹菲爾德的補選。2019年聯邦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參加卑詩省補選,只有綠黨選擇不參選。
聯邦綠黨黨魁梅伊(Elizabeth May)過去曾支持「領袖禮遇」,但她認為博勵治的情況不適用。她表示,若保守黨曾正式要求綠黨撤回候選人,她會考慮,但目前並無此要求。在阿省巴特爾河選區補選中,已吸引破紀錄的209名候選人參加,除了主要政黨外,還有斯帕尼爾(Sarah Spanier)和克里奇利(Bonnie Critchley)以獨立身分參選,提供非黨派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