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年代:食品廠藉AI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大模型興起之後,各行各業都希望借助它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最近有食品廠利用人工智能(AI)大模型協助開發新產品,簡化前期工作、縮短開發周期,更吸引到行業商會和烹飪學校的注意。亦有業者借助它來扮演營養師的角色,為想控制熱量或糖、鈉攝取量的顧客自動配對和組合出「NR飯」餐單。
明報記者 薛偉傑
陽光一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林透露,自從市場上不斷出現人工智能大模型後,他就開始構思使用它們來協助開發新產品。因為該公司在香港經營大約20間實體店,每年都要推出大約10款新產品,十分需要新意念。
雖然其內地廠房已有幾個廚師,連同他本人也一起構思新產品,但每個人都有他比較擅長的菜系和食材,總會有一些盲點。他自己有時也會感到大腦閉塞,希望可跳出框架找尋靈感。去年底,他認識了分別經營IT公司和植物奶公司的溫學文和陳家銘,3人想法相近,決定合作成立新公司FoodTech AI,協助食品生產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效率。
一條龍提供製法售價推廣建議
溫學文透露,FoodTech AI的程式的前端乃他們自行設計,背後則使用Anthropic的最新版本的人工智能大模型Claude 4,但曾經輸入數以千計的食材資料、不同國家食譜,以及食品行業的文獻來「加操」和微調,目標是要先提供兩大功能──開發全新食品及改進現有食品。而FoodTech AI程式的首個用戶,就是陽光一代。
董林透露,陽光一代借助FoodTech AI的程式,最近已開發了麻辣雞煲和水煮牛肉這兩款全新菜式,即將推出市場。
以往陽光一代開發一款全新產品,由蒐集資料開始計算,到設計配方和製作方法、廚師試煮、試食(多達大約100人)、諮詢營養師、化驗等,整個流程長達大約半年。使用FoodTech AI的程式之後,後面幾個工序沒有什麼分別,但前期的效率則明顯較高,可以節省大約一至兩個月。另外,該公司亦借助FoodTech AI的程式,對之前已推出的冬菇蒸雞做改良,主要更改了醬料,以及使用較大件和較有彈性的雞塊,同樣快將推出。
溫學文和陳家銘指出,現時FoodTech AI的程式可以由所需食材和香料、設計配方和製作方法、粗略計算成本和售價、生成食品相片,到市場推廣方法等,一條龍地提供建議供業者參考。
用戶輸入菜式名、風味、顏色、必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的個別食材或香料等幾項基本要求之後,通常只需要分析大約1分鐘,程式就會提供上述各項建議。
至於現有食品,FoodTech AI的程式亦可以從風味、營養、質感、外觀等幾方面提供改進建議。用戶最好是同時提供現有食品的相片和配方,讓程式分析。
與商會及烹飪學校簽備忘錄
繼陽光一代成為首個用戶之後,該公司近日再和3個餐飲業的商會及1間烹飪學校簽訂合作備忘錄。該公司還計劃,未來再增加粗略估計生產每款食品的碳排放的功能,以迎合環保訴求。
另外,該公司的長遠目標,是由種植階段就開始優化工作,希望按每片農地的土質和氣候,來建議種植最適合的農作物,以盡量提高產出、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又節省用水量和減少蟲害。但這需要很多數據和試驗,現時該公司在內地兩個省獲地方政府提供農地,正與農民合作試種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