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兩大船廠合併 日同業仿效救亡

[2025.08.17] 發表
圖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公司交付汽車運輸船。中國兩家國有船廠中國船舶及中國重工完成A股史上最大規模合併,有望成全球最大船廠。(中新社)

中國兩家國有船廠中國船舶(滬:600150)、中國重工(滬:601989)合併案上周完成,涉資逾1150億元(人民幣,下同),為A股史上最大規模合併,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船廠。有分析指出,今次合併是中國主導全球造船業的里程碑,加上全球船舶正改裝採用潔淨能源,將為中國船廠帶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全球造船業失落多時的日本,也有意東山再起,業界目標5年內市場份額升一倍,揚言改守為攻,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亦警告,日本若不及時行動,將失去自己造船業。

據兩家船廠過往公布的方案,中國船舶將向中國重工股東發行A股,每股37.84元,換股比例為每股中國重工可換0.1339股中國船舶,交易金額涉1151.5億元。中國重工亦正準備退市,併入中國船舶。

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全球市佔近17%

中國船舶為中國船舶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業務以商業為主,涵蓋造船、修船、海洋工程、機電設備等。中國重工則涉及軍事較多,主力研發、設計、製造艦船,曾設計並建造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中國船舶表示,今次合併將更好地滿足海軍對先進裝備的需求。

根據Clarksons Research的新訂單數據,去年兩大船廠共佔全球市場份額近17%。據最新年度報告預料,合併後新公司總訂單將超過530艘船,總載重噸逾5400萬噸,有望榮登全球首位,年收入約180億美元(約1290億元人民幣)(圖1)。

WSJ:合併後藉規模效應降成本

《華爾街日報》指出,兩家船廠均屬央企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但在船舶製造、維修等業務重疊不少,有同業競爭問題,合併後新公司可藉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並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政策所引發的行業動盪。該報提到,現時中國政府正試圖整合敏感行業的國有主導企業,尤其與軍方有關的企業。

擔任中國船舶獨立財務顧問的中信証券指出,今次交易為A股史上最大型的獲批合併個案,以「海洋強國戰略」為綱領,響應政府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該行預料,合併後中國船舶將資產、收入、手頭訂單數目等均有望跑贏全球,晉身世界一流造船業上市公司。

分析:航運業減碳 新船需求增

中信期貨研究所工業與周期組主管武嘉璐認為,隨?航運業要致力減碳,改用潔淨能源,全球船舶已進入更新與升級的階段,故現時船廠迎來需求增長。武嘉璐補充,隨?需求增長,加上中資船廠致力趕上主要對手韓國,今次合併可加強中國優勢。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Matthew Funaiole認為,今次合併是中國主導全球造船業的長期征途中的里程碑,將加強中國政府執行軍民融合戰略的能力。CSIS曾警告,中國有可能藉軍民兩用造船廠採購艦船,這類造船廠與中國軍工企業有「深厚聯繫」,呼籲盟國評估相關風險。據聯合國資料,去年中國製船舶佔全球新船總噸位約55%(圖2),美國製船舶同樣比例則低於0.05%。據美國海軍數據,中國造船能力達美國232倍。

面對新形勢,整合船廠的不止中國,日本造船業亦有意搶攻市場。檜垣幸人6月就任日本造船工業會會長時揚言,為守護日本經濟及供應鏈,日本目標2030年內將相關市場份額從約9%追上至至少20%,否則將被世界遺棄。

日造船業: 目標5年內市佔至少20%

1990年代日本船廠風光一時,日本造船量約佔全球總產量四成,後來中國、韓國船廠靠低成本蠶食市場,日本如今跌至約一成份額。檜垣幸人稱,日本造船工業會正在「全日本(All Japan)」戰略下團結日本船舶公司,聯手對抗中、韓兩國。由檜垣幸人擔任主席、日本最大船廠今治造船6月時亦宣布,增持第二大船廠日本海洋聯合股份,持股比例由30%倍升至60%,一躍成為大股東。他補充,為了日本造船及以「全日本」理念,希望將方向對齊,故將日本海洋聯合納為附屬公司,「我們不打算守勢,而是希望兩家公司攜手轉入攻勢」。美、日兩國合作造船亦受市場關注,檜垣幸人表示,希望先專注在擴大自身的建造量。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數據,去年今治造船建造量為328萬總噸,居全球第六,日本海洋聯合為141萬總噸,排名第十二,兩者合計達469萬總噸,超越韓華海洋,成全球第四大造船集團,僅次於三星重工、韓國HD現代、中國船舶集團。不過,中國船舶集團去年總建造量高達1333萬噸,韓國HD現代和三星重工各為614萬噸和561萬噸,可見日本造船業仍較中、韓兩國明顯落後。丹麥船舶金融警告,若無法獲得大量新訂單,到2027年日本船廠平均利用率或從目前的50%急降至20%,威脅工業持續性。

自民黨籲公私資本聯合投資船廠

此外,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亦向日本首相石破茂提交造船業國家戰略提案,建議包括設立國家船塢、將船體列為關鍵產品、呼籲公共與私人資本聯合投資船廠現代化等,目標2030年將日本船舶建造量翻倍,重返全球市場主導地位。自民黨呼籲,為國家安全故,政府應重金補貼本土船廠,包括一個67億美元的公私合營基金,「現在若不行動,日本就可能如歐洲和美國般,徹底失去自己的造船業。」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華爾街日報》、《環球時報》、《南華早報》、《日本經濟新聞》、信德海事網、澎湃新聞

更多中國新聞
廣西防城港有平治車主日前持丈夫執法證件逼迫其他車主讓路,該市調查組昨再次通報,平治車主侯某的丈夫、消防員黎某因未妥善保管證件遭黨內警告,證件... 詳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日宣布,中國外長、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王毅將於8月18日至20日應邀訪問印度並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4次會晤。中... 詳情
山東威海榮成市桃園漁港一輛接載裝卸人員的客貨車,昨晨4時許離開港區時墜海,車上共有11人,有6人救起時已無生命體徵,另有2人失蹤。新華社昨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