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高薪可揀金融 內地人掘金靠創業」 浙大創業中心:創業誘因大 造就杭州六小龍
【明報專訊】本港擁八大高校,卻未如內地杭州催生DeepSeek、宇樹等創科巨擘。本報記者赴杭州訪問浙大學生創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她將杭港創科差異歸因於創新創業氛圍不同,她稱內地人工較低,創業是短期內「年薪百萬」的選項,故眾多學子嘗試,並提及浙大三分之一新生不論專業,入學即會選讀創業相關的選修課;本港尖子毋須創業,畢業後進入金融等行業就可掙取高薪,較內地學子創業誘因小。
明報記者 方寧 杭州報道
港生較開放 內地生保守
杭州創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浙江大學學生創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加林向本報表示,香港人力資源成本較高,會令創業成本增加,若學生從事金融或出國求職,也可輕鬆賺取一二百萬年薪,比起創業風險低許多;相比之下,浙江的大學畢業生10年內,要想憑內地工資水平達到「年薪百萬」極難,此時創業反而成為選項。此外,她指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身以金融產業為主或許也是兩地差異的重要原因。
談及兩地學生差異,張加林指出,她接觸不少香港學生,認為香港學生其實心態更開放活躍,舉例在交流活動中更主動社交,並對不同問題有獨特理解,相較之下內地學生反而顯得保守。
除客觀成本導致的科創氛圍差異,張加林指出,內地高校的課程設計,有助營造科創氛圍。她以浙江大學為例,學校開設了168門創新創業類課程,三分一的大一新生會在必修課外選修創新創業課程,超過八成的本科生會開展各種形式創新實踐,因此被譽為「全國創業率最高的高校」,強調一定對大學生創業有幫助。
內地高校課程締科創氛圍
張加林續稱,高校創新也源於學校主動利用校友資源,她指浙江不少高校會主動聯絡校友企業,透過校友企業的產業鏈測試在校生的創新成果,加速成果轉化。另外,她指浙大創立的「時代強鷹」俱樂部,還會邀請成功企業家作為導師到校帶新人,以提升創業成功率,又指創業失敗的學生亦有機會直接到導師公司就職。
張加林指出,杭州政府亦為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舉例畢業5年內或在校創業的學生通過資格審查後,可申請5萬到20萬元人民幣的無償資助,優秀項目可採取綜合評審的辦法,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助;且大學生進駐創業園區,最高可享3年房租減免。她又說,杭州創業氛圍深受阿里巴巴等電商的影響,為當地年輕人提供了獨特的線上、線下交互體驗,也使創業的支付、購物和交易等方面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