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日趨受歡迎 專家警告存在長期風險
【明報專訊】加拿大人正因生活成本上升而感到壓力愈來愈大,愈來愈多的人開始以「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的方式消費。但專家警告,雖然這種方式可以緩解前期的財務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存在風險。
非牟利信貸機構「錢財重要」(Money Matters)首席執行官奧列克斯基(Stacy Yanchuk Oleksy)表示,「我注意到幾乎所有零售網站都有這個選項,因為每期付款看起來很低」。「如果有人經濟上有困難,而被告知每月只需支付5元或10元,這確實是一個很容易讓人下單的誘餌。但人們可能會忘記自己已承諾了多少。」
先買後付的概念實際上就是一種貸款或信用額度,通常用於大額購買。
摩根士丹利銀行研究發現,先買後付貸款在2020年佔所有電子商務銷售額的2%。到了2024年,這比例升至6%。市場調研服務公司R&M報告也顯示,到今年年底,加拿大的先買後付市場預計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達到75億元。
加拿大金融科技公司Koho允許用戶將已購買商品的還款分期,該公司表示,過去6個月中,有資格使用此選項的用戶比例從38%上升到44%。
在Koho平台上,加拿大人使用先買後付最多的類別是食品雜貨、電信和餐飲。根據1萬個用戶樣本,平均交易額為187元,平均貸款額為345元。
如果錯過了付款,利息就會加上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一個人自律,先買後付可以幫助人們減輕20%的信用卡利率壓力。」
奧列克斯基建議,僅將先買後付用於大額購買,可助降低風險。「我們大多數人沒有1,500或2,000元可以直接花在一部筆記本電腦上,也許分成4期付款會更可容易一些,而且你仍然能獲得工作、學習或生活所需的東西。」
溫哥華註冊理財規劃師許嘉麗(音譯:Kelly Ho)表示,雖然這種方式對財務緊張的加拿大人有吸引力,但長期累積的付款可能帶來財務壓力。「如果在15或20個不同網站購買的商品都使用先買後付,無論你多麼有條理,除非有一份非常細致的表格記錄每一筆付款,否則就有問題了。」
根據Equifax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2025年4月、5月及6月有140萬加拿大人未按時償還信用卡,比上一季度減少了7,000人,但比去年同期多了11.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