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商稱生意遜疫時四成 因經濟非關核水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食肆結業潮,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曾引述本地餐飲業稱,受經濟不景和禁令等影響,2023年有三分之一日式食肆倒閉。供應港澳逾千間食肆的日本食材批發商力生控股稱,日式食肆紛紛研究出路,例如因應經濟環境及北上熱潮轉為串燒及居酒屋等大眾化模式甚至轉營泰國菜。力生控股稱有計劃擴展生意至深圳及廣州等大灣區城市,並引述內地朋友、食肆及消費群均期待內地放寬禁令。
擬攻灣區 盼鬆禁令
根據統計處數字,2025年首兩季本地食肆收益601億元,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減少8.34個百分點。力生控股集團主席高俊傑表示,過去兩年日本水產批發生意較新冠疫情時跌約三四成,主因是經濟環境不理想消費力下降,加上北上消費潮,而非受核污水排放影響,相信消費者已漸淡忘相關議題。
日食肆尋出路 走低價轉泰菜
高俊傑稱,據他觀察,很多餐廳改變營銷策略,部分食肆調整菜單、降低價錢及加強宣傳;亦有部分中高檔次日式食肆生意欠佳,他們有將較高價錢餐單改為較便宜餐單,部分料理餐廳則改為售賣串燒及居酒屋等大眾化模式,亦有餐廳嘗試轉營其他種類如泰國菜,但效果暫不算理想。
壽司郎母企FOOD & LIFE大中華區執行董事荒谷和男稱,壽司郎食材來源地分散,現約一半來自海外、一半來自日本,原本來自被禁10都縣的水產佔當中不足一成,禁令影響不大。他認為,大集團較易食材全球化,因進口海外食材通常要大量採購,否則難控制成本,小店較難實行。「當壽司郎只有5間分店時,亦面對進口量小而令運輸採購成本高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