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盂蘭勝會停辦5年復見 h民憂重建後難重現
【明報專訊】昨日踏入南區華富h華泰樓, 一兩層樓高的紙紮「大士王」屹立天井中庭,意味停辦5年的華富上h盂蘭勝會今年復辦,「大士王」(又名「鬼王」)神情威嚴而「親民」,樓上居民只要行至走廊,即可看到「大士王」。不過,華富h重建在即,有前互助委員會主席相信重建後居民各散東西、欠缺場地,預料盂蘭勝會無法再辦;h內5項孟蘭勝會獲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或因重建要告別街坊。
華富分成兩h,華富二h1970年起入伙,華昌樓、華翠樓、華興樓、華景樓、華生樓及華泰樓6座大廈皆設盂蘭勝會,儀式各有不同,大致遵從本地傳統,皆由互助委員會負責舉辦,除了華興樓,其餘5座大廈的盂蘭勝會均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遺」清單,至2019年仍有舉辦。
3廈助「天井大王」復辦
資源有限規模減
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當時的民政事務局宣布所有互委會須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盂蘭勝會停辦。直至「天井大王」項目團隊今年獲政府資助舉辦盂蘭勝會,並有華昌、華泰及華生樓居民代表襄助,活動復辦,但礙於資源有限,僅在華泰樓舉辦,規模大減。
由於華富h臨海,個別大廈的盂蘭勝會會設「拜水鬼陣」儀式,以炭爐招待「水鬼」,讓他們烘乾身上的水再分衣施食。昨日先有喃嘸師傅開壇、「點飛馬」,事後安排師傅上樓逐層念經。當天色漸暗,便是喃嘸師傅「破地獄」之時,他們伴隨鑼鼓聲起舞,尾隨數名捧荅咱D牌的街坊代表,再由喃嘸師傅跳火、誦經,燒掉祭品、神主牌等。
街坊昔指天井「空寥寥」
互委會主席創掛串飾物
從天井中庭仰望,居民昨日拉起帆布為「大士王」遮風擋雨,出錢贊助活動的街坊則會獲「金榜題名」;現場掛滿一串串衣紙,有星形、花狀等款式,燈光照射下顯得金碧輝煌,美麗背後是華泰樓前互助委員會主席陳女士於盂蘭勝會前夕,花約兩個月在互助委員會辦事處舊址默默耕耘。
陳女士其實信奉西方宗教,但街坊希望藉盂蘭勝會安撫鬼魂,為了令他們感到「心安理得」,經詢問教會,便當作居民活動籌辦勝會。被問到為何華富二h盂蘭勝會有掛串飾物,她笑言是自己出任互助委員會主席時首創(即2001年後),憶述當年有街坊反映天井上方「空寥寥」,建議製作掛飾增添熱鬧氣氛,擅長手工藝的她於是答應,採用7至9個衣紙款式組成掛串。
對於未來能否再辦盂蘭勝會,陳直言「重建是無辦法做這些,一定要有個地方」,而且屆時新的華富h居民已非舊街坊,料難以動員居民籌備勝會。有份摺衣紙的華昌樓居民劉太慨嘆面對重建最不捨街坊,希望能延續華富h盂蘭勝會,讓「大士王」保佑街坊平安。
被問到重建後如何繼續保育h內盂蘭勝會,康文署表示期望結合已進行的保存紀錄和華富h居民繼續參與盂蘭勝會活動,「延續該等非遺項目的生命力」,並提醒地區團體或社會人士可循「非遺資助計劃」的「社區主導項目」申請資助,主辦有關儀式或推廣活動,又或提供培訓課程和實踐機會栽培「生力軍」傳承。
明報記者 蔡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