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年代:靈巧手「看見」觸覺 機械人能力質變 微小鏡頭配合算法模擬人手 成技術變革突破口
【明報專訊】人類製造機械人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放雙手。因此機械人除了能「力拔千鈞」,還要有繡花功夫,擁有人類一樣靈巧的手,才能處理各種精細的製造、服務工作,乃至代替人類到太空、深海從事危險科研任務。目前,擁有觸覺、力傳感器的「靈巧手」,被視為人形機械人技術變革的關鍵突破口。近日在深圳一個通用人工智能展會,由香港科大孵化的機械人公司,演示如何讓觸覺能被「看到」。
明報記者 沈燕媚
一隻機械手,輕輕捏起一個雞蛋殼而不弄破,力度精準拿捏。在握住即棄紙水杯時,能隨茩侀i杯中的水容量變化,實時調整力度。參觀者驚歎這隻「手」的靈活,更關注其如何觸摸和感知物件。戴盟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觸覺應用工程師陳泓鋼介紹,這主要得益於背後搭載的視觸覺傳感器(Vision-Based Tactile Sensor,VBTS)DM-Tac W。
當物體接觸傳感器表面的硅膠時,內置的微小攝像頭能捕捉微小形狀改變,再通過視覺算法,將視覺信息轉化成觸覺信息,從而識別物體的表面紋理、軟硬程度等。據介紹,這種傳感器能感知法向力(垂直於表面的力)、剪切力(平行於表面的力)和物體的位姿(位置和姿態)等多維信息,非常接近人手的觸覺信息維度。
觸覺感知助機械人精準操作
「人可能有時摸不出麻將(牌面內容),但傳感器能識別它的樣子。」陳說。將一隻「中」字麻將放在傳感器上,屏幕上便出現了「中」字形。這款視觸覺傳感器實現了每平方厘米覆蓋4萬個感知單元,遠超於人手每平方厘米240個感知單元。
目前該產品已應用到電子製造、智慧物流等工業領域。陳指出,「例如有電腦組裝廠,此前是人工去插內存條(記憶體)到主板,因為它本身比較薄脆,都用人工操作。用了我們的夾爪和傳感器,就能實現全自動化。」此外,在黃金飾品的生產上,飾品對表面光潔度要求極高,「加上飾品類型多種多樣,使用單一的夾爪無法適用。使用我們的產品之後,能更好地適應,以及調節夾的方向和力度」。
香港科大孵化公司研發
戴盟機器人由香港科技大學孵化,為該校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煜教授及段江嘩博士聯合創立,在2023年8月正式運營,總部位於深圳。核心研發團隊來自港校及世界知名高校。
基於這項技術,公司還發布了五指靈巧手DM-Hand1,搭載毫米級厚度的視觸覺傳感器。這隻「手」可以安裝在人形機械人上,解決機械人沒有觸覺感知操作的難題。目前產品已實現量產,客戶集中於各地高校、科研機構等。
公司去年發布的機械人Sparky 1能執行焊接電路板、精準滴試劑、熨衣服等任務。熨衣物時,甚至能細緻處理織物的褶皺和紋理。在焊接電路板時,能達到亞毫米級的精度。
目前,大部分機械人公司研發靈巧手,都在追求高自由度的機械結構,即接近人體手部的自由度,能做出不同方向運動,令其能完成複雜的動作。據介紹,該公司之所以主攻視觸覺傳感器,是因為觸覺涉及機械人與物理世界的實際真實互動,當機械人擁有觸覺感知能力時,能更好地理解周圍環境,並精準執行操作任務。「自由度和觸覺並不衝突,自由度是運動能力,觸覺是感知能力,自由度可以有高有低,這視乎實際需求的場景。」
今年以來,人形機械人產業持續火熱,靈巧手這一領域亦出現密集的產品發布潮。包括優必選、越疆機器人、智元機器人等多個機械人本體企業,紛紛推出靈巧手產品。而傲意科技、大寰機器人、靈心巧手、因時機器人等靈巧手廠商也都獲得融資。有機構預測,2030年全球機械人多指靈巧手市場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戴盟相信,具身智能的爆發臨界點,會由觸覺技術成熟觸發,將讓機械人操作能力產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