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論文變事業 港大生打造AI「安全眼」 原研糾正打高球姿勢 擴至遇溺及體育動作監測
【明報專訊】香港獨聚慧眼科技有限公司(HKUiT)行政總裁陳穎賢,在港大進修碩士時透過一篇利用AI視覺技術指導打高爾夫球正確姿勢的論文,促成了今日業務遍及公私營機構的事業。雖然從論文轉化而成的最終產品與打高爾夫球無關,但憑此研發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透過分析人體行為動作而打造出可覆蓋公共安全、體育教學等領域的AI「安全眼」,如觀塘游泳池室外副池自2023年8月開始試用其AI遇溺偵測系統;本港百多間學校則採用AI體育平台Robocoach以監測學生的動作是否達標;接下來還將進軍大灣區內地城市。
明報記者 蔡宛均
陳穎賢表示,2018年在港大讀碩士期間,受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霍偉棟的人體姿勢分析內容所吸引,並將論文課題定在打高爾夫姿態分析糾正,構思獲得數碼港的創意微型基金資助。其後她思考如何將構思轉化落地,在2019年伙霍偉棟與同學成立HKUiT,並先後推出針對防溺水的遇溺偵測系統及針對學校體育運動的Robocoach平台。
水底鏡頭蒐動作數據 偵測遇溺
陳穎賢笑言,雖然最終推出的產品與打高爾夫球無關,但基礎仍然是採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而且應用範圍和實用性更廣泛。例如遇溺偵測系統,透過安裝在水底的鏡頭收集人體骨架及動作數據,利用AI分析及計算這些動作代表的遇溺概率,並偵測泳客位置,從而及時警告救生員。該系統於2023年8至10月在觀塘游泳池室外副池試行期間,數據顯示準確率達95%,「游泳時產生的水花等客觀因素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系統識別,雖然存在少數誤判,但在生命無價面前,我們寧願誤報也不能放過任何潛在溺水風險。」陳穎賢道。
對於私隱問題,陳穎賢強調偵測系統「只做骨架數據分析,不會收集或顯示泳客的容貌或身體,亦不會保留任何片段或影像,而且只會根據實際需求將設備部署在本機,數據不上傳雲端」。目前該系統除了在觀塘游泳池室外副池,也在新鴻基旗下部分屋苑泳池及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等使用。
平台助掌鍛煉動作 逾10萬學生用
除了遇溺偵測系統,HKUiT還利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Robocoach平台,Robocoach的概念與陳穎賢最初的打高爾夫球姿態分析糾正初衷類同,不過應用更廣,教師可透過App為學生設定運動目標且檢查完成情G,如設置仰臥起坐和平板支撐等鍛煉動作的次數,學生或家長也可透過App的監測,掌握姿勢是否標準,如動作不合規範就不計數。現時已有百多間學校逾10萬學生使用Robocoach平台。
測試智慧監獄街道監控 進軍灣區
陳穎賢表示,除了學校,目前也和政府多個部門做項目測試,包括智慧監獄和街道監控等。除了本地業務外,公司也向外探索,去年9月進駐前海港大青年科創學院(TEA)並積極開拓內地市場,「我們正與內地合作伙伴溝通,完成數據私隱等條例對接」。陳穎賢介紹,在前海已成立新研發團隊,會結合內地市場需求做研究,同時計劃在佛山、東莞設立不同部門,「目前已為深圳某國際學校提供科技課程,不久後也將為惠州和佛山進行工地和校園安全方面的視覺系統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