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未提交出生證明」無中生有
移民部拒簽增「理由無稽」 律師憂未經官員親自審核

[2025.09.17] 發表
有移民律師指申請來加拿大的拒簽證率增加。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移民專業人士和申請進入加拿大的人表示收到拒簽信,而拒簽的理由更「十分無稽」,這令他們懷疑,自己的遞交的申請是否真的經由官員進行全面、恰當的審查。

多倫多移民律師貝利西莫(Mario Bellissimo)在看到多個案例後開始擔憂。例如他經手的一個案件中,移民官以「未提交出生證明」為由拒絕申請,但實際上申請材料中已附上了申請人的出生證明副本。「作為申請人的代理律師,這讓我很擔心:到底他們看了些什麼?」

強調不能侵犯或違程序公正

移民專業人士認為,問題出在加拿大移民部(IRCC)使用的電腦輔助決策技術上。儘管移民部承認它開發了可讓移民官更快分類和處理申請的電腦程序,但否認這些程序會影響官員人工審核的嚴謹性。

移民部表示,官員本身才是最終決定申請資格和可受理性的主體。它還稱被拒的申請人會收到詳盡的函件解釋。「是否符合要求的決定,由經過高度培訓的官員作出,他們會根據相關項目標準逐一評估每份申請。」

但多位移民專業人士認為,一些移民部官員在拒絕申請時根本沒有查看全部提交的文件。移民顧問博杜安(Annie Beaudoin)曾經是移民部的高級移民官,她說:「拒簽絕不能侵犯或違反程序公正。為此官員必須查看檔案中的每份文件。而最近有證據顯示,這一點並沒有做到。」

移民部一直面臨巨大公眾壓力,需要解決積壓和冗長的處理時間,某些個案甚至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移民部在7月底公布的數據表明,其系統中有超過220萬份申請,其中逾90.1萬份超出了處理時間標準,被視為積壓案件。

移民部認先用電腦模型分類

自2018年開始,移民部使用一種名為「先進數據分析」的電腦模型來分類案件,並協助官員做出資格判定。官方稱該系統可將處理速度提高,最高時可達87%。

移民部表示,先進數據分析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在數據中尋找模式,例如某類申請人在過去被官員批准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先進數據分析不會建議拒簽,只有官員本人才能在自行審核後作出拒絕。

在人工審核環節,移民部開發了一個名為Chinook的基於電子表格的工具,允許官員同時審查和批准或拒絕多個案件,並提供模板化的語言來解釋決定。移民部強調Chinook只是簡化顯示信息的工具,不使用人工智能,也不做出或推薦決定。

但貝利西莫擔心,新技術會導致官員遺漏或略讀申請材料。他見過一些帶有時間戳的決定,顯示官員僅花幾分鐘就審查了整個個案。

一份2018年的Chinook用戶手冊顯示,官員可同時審查多達1000個個案。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