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年:日本原爆80年

[2025.09.22] 發表
1945年8月6日,廣島遭原子彈轟炸,大量受害者被送到太田川河堤的緊急救援站治療。(黑白圖片,路透社)
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原爆3年後,小童仍要戴口罩以免沾染輻射。(黑白圖片,法新社)
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日本被團協(圖)於全球積極推廣反核武信息。(路透社)
朝鮮曾發布領袖金正恩(中)與「火山-31」型微型化後戰術核彈頭的照片。(路透社)
1945年廣島原爆中心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倒,僅圓頂建築未完全摧牷]左圖),該建築被視為原爆象徵,現為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一部分(右圖)。(法新社)

【明報專訊】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年,同時是廣島及長崎原爆80周年。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緊接宣布向日本開戰,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美國1945年在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投降,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抗戰勝利80年系列二】

廣島及長崎原爆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3日後再向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兩地逾21萬人即時死亡,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地有大量市民在往後的日子因輻射引致的疾病死亡。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3月,日本持「被爆者健康手冊」(即原爆受害人的健康手冊)的人數為99,130,平均年齡86.13歲。

廣島降黑雨

原子彈爆炸後釋出的輻射性物質混合雨水,令廣島多地降「黑雨」,民眾因被「黑雨」淋到或食用被「黑雨」污染的水、農作物,罹患疾病。日本政府1976年就黑雨問題劃出指定範圍,讓範圍內患有原爆相關疾病的人申領「被爆者健康手冊」,以獲政府援助。2015至2021年日本發生多宗「黑雨訴訟」,興訟者稱他們患上黑雨引致的後遺症,但因當年並非居於指定範圍而無法申領手冊,向廣島地方法院提出訴訟。不少受害人年事已高,外界關注政府何時會有最終決策。2022年4月,日本政府受「黑雨訴訟」影響,放寬原爆受害者認定標準,在新標準下,大約4700名「黑雨」受害者提交核爆受害者身分認定申請。

「日本被團協」獲諾貝爾和平獎

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予「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日本被團協),諾委會表揚該團體「致力實現無核武世界,並透過原爆親歷者證辭,展示核武永不應再被使用」。挪威諾委會主席弗里德尼斯不諱言,隨荇氻擛y逝,「核禁忌」(nuclear taboo,即反對使用核武)變得更脆弱,2024年的頒獎旨在聚焦堅守「核禁忌」的必要,「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尤其是核武國家」。

諾委會的新聞公告提到,在1945年8月廣島和長崎原爆後,逐漸發展出有力的國際規範「核禁忌」,即認定道德上無法接受使用核武,而1956年8月10日成立的日本被團協是日本以至全球唯一支援原爆倖存者(日文稱「被爆者」)的全國組織。被團協全名中的「原水爆」意指原子彈和氫彈爆炸,前者指涉二戰原爆,後者指涉1954年日本捕魚船「第五福龍丸」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受美國氫彈試驗輻射污染的事件。

公告提到,被團協至今提供數以千計證辭、制訂決議和作出公開請願,並每年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及各和平會議,提醒世界核裁軍有迫切需要;總有一日被爆者無法見證歷史,但在被團協保留的文化記憶和持續努力下,日本的新世代將傳承其遺志,啟迪和教育全世界民眾秉持核禁忌,這點正是「人類和平未來的前提」;被團協在推動防止核戰和廢除核武有重要的獨特地位,並致力為建立核禁忌作出傑出貢獻。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發表「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並簽署《核不擴散條約》,於1974年獲頒和平獎,被團協是相隔50年再有日本人或組織獲得該獎。被團協代表委員之一田中熙巳向日本放送協會(NHK)表示,他認為組織得獎是因為俄烏和中東戰爭令使用核武的風險大增,有預感不久未來將爆發核戰。另一代表委員箕牧智之認為被團協獲獎有助說服世界「禁絕核武可達至永久和平」。日本時任首相石破茂則形容被團協獲和平獎「極具意義」。

哪些國家擁有核武?

全球現時共有9個核武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截至2025年初,9國約有12,241枚核彈頭,美國及俄羅斯共佔近九成,當中美國有5177枚,俄羅斯有5459枚。SIPRI指出世界核武趨減,主因美俄兩國正逐步拆除退役的核武器,但同時一眾核武國卻開始或有意再部署新型核武和投射系統,全球裁核趨勢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逆轉。

1970年生效、現有191個聯合國成員國簽署的《核不擴散條約》是美國、蘇聯(1991年後由俄羅斯聯邦取代)、中國、法國、英國等國1968年簽訂的國際條約,旨在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及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根據條約,擁核國保證不直接或間接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子武器。非擁核國保證不製造核武,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轉讓,不尋求或接受製造核武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無簽署條約,朝鮮1985年曾加入,但2003年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理由正式宣布退出,其後公開承認發展核武及舉行多次核試。

2021年1月聯合國《禁止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條約是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禁止發展、製造、試驗、部署、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截至2025年3月有73個國家簽約並認可。中、俄、美、英、法等核武國家無簽署。

■知識增益

中國「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是中國1960年代組織研製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工程的簡稱。在改革開放前,中國1964年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成功試爆第一顆氫彈,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視為中國在科技及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的成果,也為日後中國航天發展打下基礎。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30期]

更多教育
法治教育:借出戶口 或墮法網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逾8600人涉洗錢被捕 按年增四成 警方財富情報及調查科總警司鄭麗琪表示,罪犯會透過金錢、虛假承諾... 詳情
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可持續發展 資料A:新聞撮要 東莞理工學院全職教授兼浸大生物系榮休教授黃煥忠表示,香港回收率僅約三成,深圳...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主辦致歉稱未達期望 熱氣球節全額退款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9月4日開鑼,原定載人的「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未取得政... 詳情
公民議題CLOSE-UP:小販與消費文化
【明報專訊】香港現時有固定及流動小販攤位牌照,但數目持續下跌。小販文化屬消費文化,不同的消費文化都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文:鄭惠... 詳情
遊住學:沙頭角開放遊覽
【明報專訊】沙頭角屬邊境禁區,近年逐漸開放供遊客個人遊或參加一日遊旅行團遊覽。遊客可以申請沙頭角旅遊禁區證,前往沙頭角遊覽特色景點,認識這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