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鄧昭祺指,根據考評報告,審題不清、字詞錯誤與句子不通是中文科常見錯誤。
放大
 
講座後,不少學生繼續請教鄧昭祺學習中文的心得。
放大
 
鄧昭祺開班傳授5**中文寫作,他一再強調常犯字、詞、句的小錯誤或會影響印象分。
放大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遊文樂字﹕美國夢的秘密
生活文學﹕小公務員之死
旁徵博引﹕【友】
文學地圖﹕文學春遊圖
閱讀文言﹕尿到祖宗頭上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摘星有法﹕鄧昭祺 為情景題把脈

【明報專訊】年輕時棄醫從文的鄧昭祺,近年轉至明德學院教書,接觸不少文憑試畢業生,發現他們根柢不差,惟審題能力弱,挫敗於卷二情景寫作題。鄧昭祺早前在講座為情景題把脈,針對學生四大死因,逐一開藥方,助學生踏上摘星之路。

死因一:捉錯用神

示例:漁人有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經常向人訴苦:「我的兒子捕魚技術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捕獲最多魚……凡是我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他們……」

處理情景題首要弄清題目要求與重心,「內容佔(寫作卷)40分,若題目捉錯用神,只得10分8分,會被拖累,分分鐘(中文科)變二級,很不值」。鄧昭祺解釋,題目不是考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漁王正正是傳授捕魚技術,所以重點不在給魚、教技術,而在於口授與實踐之別,「好似做手術(口授)教割盲腸,跟荋N要他做(手術),死梗」。他自創新詞「授人以池」,即給兒子池塘和魚,要他按所學的方法養魚、捉魚,「父親在旁看荂B指導,讓他去碰釘、實踐所學,才會終身記得」。

死因二:不知從何入手

示例:豬八戒看到鏡子中醜陋的自己,十分惱怒,用鐵耙將鏡子砸碎,但每一塊鏡子的碎片堻ㄕ酗@個醜陋的他。(節錄)

題目沒有規限書寫角度,可從不同方向寫,鄧昭祺指出,可從做人的角度寫,「每個人都有短處,要正確面對別人的批評,不要遮掩短處」,甚至引時事充實內容;也可從鏡子被打破,卻化身千萬,仍然反映真理,象徵不畏強暴、反映真理,邪惡、暴力不能戰勝真理。

若能引用典故更佳,如日本侵華結束後,國民政府欲清除共產黨,有愛國人士被國民政府殺害,著名文學家聞一多批評國民政府後被殺,有人寫了輓聯悼念聞一多: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千萬人站起來,一個人倒下去。寓意一塊鏡子被打破,千萬塊鏡出來反對你,但他笑荋ˋ禲A用典不能「夾硬」,「這是我苦思良久後才想到的,考試只有1個多小時,怎想得到」。

死因三:文化素養弱

示例:一個自然保護區的負責人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鹿因不用再逃避狼致體質變弱,抵抗不了傳染病而死去大半。負責人其後引進狼,鹿受威脅而奔跑,因此改善體質,令保護區恢復昔日生機。(節錄)

文憑試中文科既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考核文學、文化素養。明德學院中國研究課程統籌主任鄧昭祺教授認為,即使是自然生態的情景題,也包含中華文化元素。理科生可能寫生態平衡、自然規律,不要人為破壞自然規律,否則會引來災害,鄧昭祺分析,「這樣寫可以,理科生也可以答到這題,但閱卷員不是理科出身,不像我又讀理科又讀文科,他們可能連生態平衡、自然規律也不認識,可能只給四級算了」。若能引用《孟子.告子》:「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特別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句,意指人面對挑戰才能生存,安逸快樂令人死亡,配合鹿面對狼群才能健康更佳。再進一步,可引用歐陽修〈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做人與治國亦如是。

死因四:引文千篇一律

示例:一株樹苗,經歷無數次風霜雨雪,十四次被雷電擊中,卻頑強地長成巨樹。但後來受到一群小蟲微小而不停的攻擊,結束了大樹的生命。(節錄)

考生愛引文,但若引用同一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顯得千篇一律。鄧昭祺指出,若能引《韓非子.喻老》原文會更突出,「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意謂不修補蟻穴,隄會倒塌;百尺的房子,會因火從煙囪的縫隙冒出而焚),還可引用歐陽修〈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意即經常疏忽細微的地方會引致禍患,聰明勇武的人會因喜好所愛而受困厄),提升文章的層次,「想不給5**也難」。

【人物檔案】

鄧昭祺,現為明德學院中國研究課程統籌主任,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並行醫,後來對中文有濃厚興趣,再進香港大學修讀中文,從學士讀起,並取得博士學位,及後任香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在電視節目《正識第一》解說中文,暱稱「祺祺博士」。

文:劉慧盈

圖:胡景禧、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摘星有法﹕鄧昭祺 為情景題把脈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