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熱 靠民間「獵人」監管
人代:政府勿再犯「一管就死」錯誤
總理李克強去年政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分享經濟」(即共享經濟),風頭已從「網約車」變成「共享單車」,還有「短租平台」、「共享汽車」、「共享車位」等概念正待探索。作為新興事物,共享經濟在為民眾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對傳統社會秩序管理以及立法監管上造成挑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度提到「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不少人大代表亦建議盡快修法。各大城市目前流行的共享單車熱潮,由於政府監管不足,導致亂象頻生,要靠民間自組「獵人」組織來監察(見另稿)。
明報兩會報道組 北京直擊
從上周末起,大陸多間共享單車App為搶客而大打「免費」戰,在周末甚至平日的非繁忙時段推出免費騎車優惠,一時間騎行者數量大增,記者在街面所見的單車中,共享單車佔95%,包括小藍(bluegogo)、小黃車(ofo)、摩拜(Mobike)等牌子。騎行車用智能手機下載相關App後,登記身分證並支付按金,就可使用散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收費每半小時0.5至1元(人民幣,下同)不等。來自湖北的熊先生表示,共享單車彌補了車站到家之間「最後一公里」的空白,有蚆|足輕重的便捷性,但隨茖洏庤q增加,破損率、故障率都有提高﹕「經常連找兩三輛車,發現兩三輛都開不了,就這點不太方便。」來自安徽的劉先生和林小姐則表示,每個品牌的單車各有自己的App,平台各不互通,用戶每登記一個就要交一次押金,感覺比較麻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指出,共享經濟這種新經濟、新業態,包括滴滴打車、摩拜單車、途家、小豬短租(後兩者是類似airbnb的大陸網站)等,都是互聯網技術推動的結果,也與大陸的發展戰略琣X。他認為,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規模還會擴大,現在發展的速度也比預期的快,「如果管的多了,也許就會把這些創新的事物扼殺掉;如果不管,可能這些共享經濟模式對現有的一些城市管理的制度會有衝突」,「我們必須汲取網約出租車發展初期管理相對滯後的前車之鑑」。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亦遞交一份《關於規範共享單車有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共享單車的行業質量標準尚未出台前,各公司應暫停投放共享單車。同時,由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第三方負責共享單車的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似乎是回應兩會代表委員的呼聲,上海14日出台全國首部《共享自行車服務規範》草案,要求建立共享單車「社會共治」模式,每1萬輛配備50個服務人員。共享單車產品不但要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還要具備GPS功能、連續使用3年要強制報廢,用戶身高要求介乎1.45至1.95米,年齡須介乎12至70歲;小於12歲不可騎行、大於70歲以上則要提供健康證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