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傳統節日靜靜變

[2017.05.11] 發表
現今長洲太平清醮飄色不時以時政人物為主題。圖為2017年太平清醮一台飄色以「撥亂反正」為題,上有身穿藍色套裝的「小林太」,下有穿西裝、拿虒桼D練習書和日本旅遊書的「小吳克儉」。
車公誕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圖6)
特首梁振英(左)2014年宣布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孔聖誕日,但未列作公眾假期。

【明報專訊】文化是一地區或民族共同認可的價值理念,並以習俗儀式體現。香港不少傳統節日活動廣受歡迎,如剛過去的長洲太平清醮和接下來的端午節龍舟競技。但隨時代變遷,傳承傳統節日面對不少挑戰。

香港傳統節日

香港文化中西合璧,既慶祝西方節日如聖誕節,亦重視中華和本土傳統節日。大多香港居民祖籍廣東,生活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亦包括傳統儒、佛、道等各家思想。香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可見諸於慶祝節日上。

■節日商品化×傳承

商品化是不少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重要轉化,慶祝習俗及活動被注入商業元素,衍生大量消費行為、廣告、傳銷等,猶如「購物節」和「狂歡節」。節日商品化有利有弊,既可協助傳承傳統,亦有可能改變節日意義。

◆節日習俗轉化

節日消費品

應節食物、用品在節日期間被設計為商品,帶動龐大消費,以中秋節為例,月餅、熒光棒、燈籠等都是被大量消費的商品。近年商家為迎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更把月餅推陳出新,脫離傳統做法,出現冰皮、雪糕月餅等新式月餅。環保組織綠色力量2016年9月發表的《中秋消費及慶祝習慣》調查估計,全港家庭2015年丟棄104萬個月餅及逾4000萬支熒光棒,可見消費量之大。

另外,部分文化符號亦被轉化為消費品,如長洲太平清醮的「平安包」,不但被搶購,亦引伸出各式各樣印有「平安」符號的紀念品,如攬枕、鎖匙扣、印章(圖6)等。長州郭錦記餅店負責人郭宇鈿2017年指出,預計太平清醮當天賣超過1萬個平安包。

旅遊盛會

傳統節日慶典近年亦被包裝成旅遊盛會,吸引遊客及推動旅遊業,如旅發局每年均會舉辦及向遊客宣傳多項與傳統節慶相關的大型節目,過去有串連香港四大傳統節慶(長洲太平清醮、天后誕、佛誕和譚公誕)的「傳統文化匯」;因應端午節而舉行的「香港龍舟嘉年華」;中秋節的相關活動如「香港中秋節」;新春節慶活動則有花車巡遊、於林村舉行的「香港許願節」等。

利:有助保存及推廣

為傳統節日注入商業元素可為其帶來活力,甚至衍生新形式;因為有商機,商家更願意宣傳,令更多人關注該節日的習俗;相關的慶祝活動被發展成文化旅遊業後,更可以把節日推廣給外來旅客。消委會總幹事黃鳳2014年10月在報章撰文指出,節日商品化藉?消費產品或服務,促進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發展,可視為推進全球化的力量,以最能刺激消費意欲的聖誕節為例,現已發展成跨宗教、文化及種族膚色的節日。

弊:傳統意義淡化

傳統節日的意義及宗教色彩在商品化下可能淡化,或只強調節日的經濟效益和功能,部分習俗和儀式被改變以迎合消費市場。以長洲太平清醮為例,近年旅客焦點主要放在搶包山和飄色巡遊,醮會背後的意義較少人關注。

明報《語文同樂》2016年5月〈潮看中化〉一欄的文章指出,飄色巡遊的原意之一是借助神明為巡行地區除穢祈福,故過去飄色的主題多是神話歷史人物,現時長洲太平清醮飄色中神話歷史人物漸少而影視及時政人物漸多,用以決定大事的掉杯問卜亦被簡化,真正的祭祀儀式參與者寥寥,原本用作超度的「幽包」也變成潮流符號的「平安包」,太平清醮原意早已散失。2017年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呼籲食肆遵守齋戒,在飄色巡遊後才出售肉食,但太平清醮當日不少食店未有遵守,有小食店早已賣光逾8000粒魚蛋。同時,商品化下部分市場或經濟價值較低、缺乏商機的傳統節日和活動更漸被忘卻,如七姐誕。

■現代化

社會發展急速,人們的生活模式不停改變,不少傳統節日式微,習俗亦遭淘汰,得以傳承的亦經歷轉化。

例子一:龍舟成運動賽事

划龍舟是端午節傳統活動,相傳為紀念投江自盡的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習俗維持兩千多年,如今已轉為運動比賽。香港旅遊協會(後為旅發局)1976年舉辦「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為最早的同類型國際比賽,2016年更邀請到約4000名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健兒參與。此外,不少地區組織亦會在端午節舉辦龍舟賽事,氣氛熱烈。

近年划龍舟不只是「節日限定」活動,愈來愈多人參與並發展出不同賽事,如「24小時龍舟接力」等。東華學院龍舟隊教練周慶旺表示,因相比力量和技術,龍舟運動強調「齊」,即隊員必須具默契及同心協力,因此近年吸引不少企業、學校和團體組隊,以建立團隊精神。

例子二:太平清醮變全民嘉年華

長洲太平清醮源於清朝,相傳當時長洲發生瘟疫,居民請高僧在北帝廟前設壇拜祭,再奉北帝神像遊行,瘟疫及後停止,居民自此每年舉辦醮會酬謝神恩,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宗教醮會並非只有「搶包山」和「飄色」巡遊,還包括接神、開光、水祭、祭幽、謝天地和送神等。長洲1978年因包山倒塌意外停辦搶包山比賽,2005年復辦。此外康文署亦舉辦包山嘉年華,包括攤位遊戲、手工藝製作、綜合表演、攀爬示範等。

◆節日傳承意義

弘揚傳統價值

在傳統節日實踐相關習俗,可弘揚節日背後的傳統價值觀,也是推行道德教化的方法。如在清明節和重陽節,後人以掃墓和祭祀活動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彰顯孝道。據《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於《明報》的撰文,清明不僅是節日及假期,更是「精神圖騰」,除農曆新年,沒有傳統節日能像清明節,對在異鄉打拼的人,有茼^鄉那麼強大的感召力。

建構身分認同

文化習俗是建構身分認同的元素之一。香港經歷逾百年的殖民地統治,華洋雜處,除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外,亦受西方文化和全球化影響,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文化和社會結構。香港不少傳統節日富社區色彩,如譚公誕等,當地人會團聚慶祝,加強社區凝聚力,亦有助建立對地區的歸屬感和本地身分認同。

提升軟實力

慶祝傳統節日可彰顯及傳播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少傳統節日的慶典不但是香港本土盛事,亦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成為本港的文化特色。例如中秋節大坑舞火龍活動,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圍觀。部分傳統節慶活動如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亦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價值獲國際肯定。

正規化:節日列公眾假期

香港部分傳統節日為公眾假期,包括佛誕、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翌日、農曆年初一等,方便市民慶祝或參與活動。《公眾假期條例》訂明除星期日外每年有17天公眾假期,政府表示公眾假期表是根據在香港獲普遍認同的主要傳統節日和宗教假期制定,因此有不少傳統節日未能躋身假期之列。

放假推動節慶活動

假期能帶動民眾參與節慶活動,增加節日氣氛。例如以往長洲太平清醮的舉行日期由當地人每年以擲聖杯方式,請求神明決定,因此年年不同,亦未必適逢假期,至2001年才固定醮日在佛誕。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表示,太平清醮在1990年代末經歷困難時期,因「飄色會景巡遊」如非在假期舉行,參與的遊人和居民大減,巡遊定在佛誕假期後令節慶重見熱鬧,2017年太平清醮就吸引約4.8萬人次進出長洲參與盛會。

孔誕申假爭議

香港孔教學院曾在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支持下,爭取將農曆8月27日的孔聖誕定為公眾假期,並以復活節假期「一日換一日」,建議於2010年被立法會否決。時任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指出,社會對孔子誕辰定為公摯眼薔憐釵@識,又認為推動孔子思想及改動假期是兩回事。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2011年稱,孔教是香港六宗教之一,但17天的公眾假期中,天主教及基督教節日共有5天,佛誕1天,孔教卻1天也沒有。2014年起,政府把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孔聖誕日」,慶祝孔子誕辰,但仍未列作公眾假期。

[通通識 第457期]

更多教育
時事議題:文化遺產留名手藝難留
【明報專訊】港府在2006年開始研究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6月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包括粵劇、涼茶、大坑舞火龍及西貢坑口... 詳情
時事漫話:本港樓價持續上升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7.04.01 ◆資料B 香港市區或已建設土地只有約24%,... 詳情
圖看天下:羅冠聰遇襲
【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於2017年1月初應邀到台灣出席「時代力量」舉辦的座談會,1月8日返抵香港機場時,被一批...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