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擊:有時藝術可以很簡單

[2020.12.11] 發表
波提切利約30歲已是佛羅倫斯首屈一指的畫家,他把自己畫在名畫《三王朝聖》(又名拉瑪的朝拜)堶情C(朱安妮攝)
《一位年輕女士的肖像》(朱安妮攝)
《三王朝聖》(又名拉瑪的朝拜):波提切利成為畫家之前是金工學徒,他跟繪畫師父利皮(Fra' Filippo Lippi)一樣,重視畫出衣服上精細的金邊裝飾。(朱安妮攝)
《偉大的羅倫佐肖像》是整個展覽中最小的一幅畫,但胡佩?強調「尺寸不重要」,羅倫佐大力贊助波提切利和一眾藝術家,對推動文藝產業發展有重大功勞。展覽的其他美第奇家族成員肖像畫,人物都在畫中穿上紅衣——因為紅色顏料珍貴,繪畫地位崇高的人才會用上。(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藝術與我們似遠還近,香港藝術館是次為了讓觀眾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欣賞畫作,策展團隊代入波提切利的視角,寫了一封給500年後觀眾的信件,按照展覽的6個部分,讓大家了解波提切利與同僚的夢想、傾慕的「女神」和宗教信仰等,同時又在展區各部分設有回應卡,告訴觀眾文藝復興與現代的聯繫。

.做鰽e家幾十年,你問我答.

1.波提切利也有女神?

波提切利跟你我一樣,會份外留意長相美麗的女生,這便要說到當時風靡整個佛羅倫斯的「女神」西蒙內塔(Simonetta Vespucci)。香港藝術館館長(學習及國際項目)胡佩珊形容:「西蒙內塔容貌出眾,被譽為『美麗皇后』,每當出現就成為眾人焦點。」但她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大家可以在畫作《一位年輕女士的肖像》一睹「女神」風采。此外,現藏於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的《維納斯的誕生》和《春》,主要人物的外貌都是以西蒙內塔為原型創作,時至今日,仍有廣告、包裝採用波提切利畫的維納斯形象。

在劇集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中,朱利亞諾(Giuliano Medici)、羅倫佐(Lorenzo Medici)兩個美第奇家族(House of Medici)成員更為西蒙內塔你爭我奪。展覽提及波提切利與羅倫佐均仰慕這位美女,他們在現實中是否也為博「女神」歡心而甘願「當兵」?胡佩珊強調,劇集歸劇集,資料顯示波提切利只是傾慕西蒙內塔的容貌。

2.身為藝術家卻為錢創作?

在波提切利給500年後觀眾的信件中,提及文藝復興時哲學家和科學家能夠自由追尋真理,而藝術家和文學家也能揮灑創作,這都有賴當時的外交家及銀行家羅倫佐及美第奇家族的贊助。

那時富人流行委託畫家繪製特定畫作,波提切利年少有為,20多歲自立門戶,受美第奇家族賞識之餘,還有不少人慕名委託他創作,為客戶所繪的很多名畫至今仍為人稱頌,例如《三王朝聖》(又名拉瑪的朝拜)等。胡佩珊稱,現代香港也有不少企業家和慈善團體像美第奇家族一樣資助藝術家,無論身處什麼時代,藝術家都需要實質支持。

3.宗教畫只畫聖人?

15世紀時不少富人都會委託畫家繪製聖母與聖嬰肖像裝飾寢室,展覽的回應卡就提醒大家不必囿於宗教主題,多留意畫中母子的姿勢,因為親子關係的身體語言在任何時代都可相通。

文藝復興時期另一受歡迎的《聖經》主題是三王朝聖,記載東方幾位博士朝拜耶穌的故事,展覽中有兩幅以此為題的畫作。其中波提切利在1474至1475年創作的名畫《三王朝聖》(又名拉瑪的朝拜),在宗教故事背後還蘊藏不少機心和計算。

胡佩珊介紹,作品由當時一名銀行家拉瑪(Gaspare di Zanobi del Lama)委託波提切利所畫,旨在將這幅畫獻予銀行業龍頭美第奇家族。由於美第奇家族喜歡裝扮成三王在佛羅倫斯巡遊慶祝主顯節(即紀念三王朝聖的節慶),因此波提切利將他們畫成三王。胡佩珊續說,當時波提切利大約30歲,已經是佛羅倫斯首屈一指的畫家,從他在畫中自豪的神情就知道他很享受當時富足的生活及美第奇家族的重視,拉瑪也深知波提切利受美第奇家族喜愛,因此願意讓他添上自畫像,相信更能討好美第奇一家。

如何看畫

一般觀眾或覺得藝術品高高在上,不知如何欣賞,是次展覽藝術館嘗試拉近觀眾與藝術品的距離,胡佩珊也以波提切利為例,講解認識藝術品的方法,要先了解時代背景:「文藝復興前,宗教畫的人物都很僵硬(stiff),沒有感情。波提切利講求解放、重生,想帶回人的主題,所以畫作較有人性,面容、姿勢、用色都更柔和、和諧。」

要了解畫家的特別之處,就要通過比較:「在展覽中掃視(波提切利的畫作),你會發現他每一吋都畫得很仔細,不會『hea畫』。其他畫家未必每一吋都畫得精細,例如背景就畫得比較隨便。」除了相異,也可以留意共通點,宗教畫有些常見的動植物,牠們都有特定象徵意義,例如百合花象徵聖母的貞潔;而一般視為祈願和平的白鴿,宗教畫中則指聖靈,了解這些物品也有助理解畫作。

胡佩珊又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她10多歲時曾隨一位前輩到荷蘭海牙觀賞17世紀畫家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的畫作。後來前輩讓她模仿畫作:「你拿虓茪鸗桮e,到了那一刻就會明白,你畫不出來,也不知道他是怎樣畫的。」於是她才明白倫勃朗傑出之處。不過即使缺乏藝術知識,問題也不大:「例如看荂m三王朝聖》,就算沒有解說,都會覺得那些人和衣服畫得很像,(畫家)能夠畫出那種質感。」就算不帶背景知識欣賞畫作,仍不妨礙感受作品的美。

◆知多

什麼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緊接中世紀,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詞在法文意為「重生」,指歐洲14至16世紀間,在藝術、哲學等方面,回顧、反思古希臘及古羅馬文化。中世紀重視宗教,文藝復興時人們則嘗試擺脫教會的影響,注重俗世生活。藝術上研究人體的黃金比例、發展出透視法,畫作更接近現實,同時也追求天文、化學等科學知識。

■展覽資料

日期:即日至2021年2月24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五:10am–6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

·逢星期四休館

地點:香港藝術館2樓專題廳

入場費:

成人票$30、團體票 $21、優惠票 $15

備註:

因應疫情最新情G,博物館即日起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

文:陳燕婷

圖:朱安妮

[語文同樂 第479期]

更多教育
潮看文史:形(jing4)  象(zoeng6)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在紛亂中落幕,香港出現一片奇景:大量批評港警濫暴者希望主張美警強硬的特朗普連任,甚至瘋傳指控大選舞弊的謠言。這或許反映鮮... 詳情
浮城光影:我會善盡我的溫柔!——也談《鬼滅之刃》
【明報專訊】「水之呼吸!」「我會善盡我的職責!」人氣動畫《鬼滅之刃》的著名招式與對白,相信不少同學都耳熟能詳。我不算是《鬼滅》迷,但最近上映... 詳情
閱讀篇章:〈舊時藍田〉——韓麗珠
【明報專訊】(第1段)當要向你重述關於那些街道的事情時,我無法指出它們的名字,因為由官方定出的名字,不一定會種植在居民的心裡,直至現在,如果... 詳情
閱讀篇章:學習重點
【明報專訊】韓麗珠寫〈舊時藍田〉,講述童年時生活在藍田「第24座」的成長經歷。本篇的構思立意獨特——成長的依然成長,流逝的繼續流逝,消失的區... 詳情
【明報專訊】(1) 作者在第2段指出過往生活過的地方名稱,只是指出事情發生的地點;但該地方名稱跟所記述的事情並無關係,故作者說「可以指出一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