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揭示史前食肉蠕蟲 或2000萬年前定居海底
[2021.01.24] 發表
【明報專訊】台灣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台灣東北部,發現逾300個約2,000萬年前的蠕蟲大型L形巢穴,透過重建遠古生物活動留下的遺[化石後,相信屬於被認為可能是博比特蟲祖先的大型伏擊捕食者蠕蟲。
論文作者(Ludvig Lowemark)的團隊利用中新世形成的海底層內保存的319件樣本,重建了一個新的遺[化石,推估出巢穴長約2米、直徑約0.025米。
遺[化石的形態學顯示,這些潛穴可能是迄今仍存在的博比特蟲等大型海生蠕蟲的棲息地,而穴口頂部發現高濃度的鐵,或說明該蠕蟲曾通過分泌黏液加固穴壁。
博比特蟲主要棲息在太平洋海底狹長洞穴中,體長由0.1至3米不等,牠們會突然向上竄出巢穴,將魚等獵物拖回穴中享用。古生物學家認為,遺[化石中保存的獨特羽毛狀結構,正是古代蠕蟲和它的獵物撤回到沉積物的行為造成。
研究論文已刊登於學術期刊《科學報告》。
更多中國新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