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道容貌識別

[2022.01.20] 發表
年滿11歲並持有智能身分證的香港居民可使用非觸式e-道服務。市民需先下載入境處「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及登記,登記過程需配合使用政府應用程式「智方便」。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有效期30日

【明報專訊】入境處推出全新「非觸式e-道」服務,2021年12月起率先在機場、港珠澳大橋及深圳灣管制站推行,合資格香港居民可選擇使用。非觸式e-道採用加密二維碼及容貌識別技術,過關時毋須插入智能身分證及掃描指紋,整個過關程序需時7秒,較傳統e-道快1秒。入境處表示,香港居民可選擇是否使用容貌識別技術,新服務不會取代傳統方式用指紋過關。

當市民過關時開啟非觸式e-道應用程式,將會產生一個加密二維碼,在非觸式e-道第一道閘門前掃描後便可入閘。入境處表示,應用程式每次產生的加密二維碼只有效約30秒,用戶不可截圖或錄影。進入通道後,市民會面對第二個閘機,屆時會識別容貌,核對後會開啟第二道閘門。

被問到使用容貌識別技術會否蒐集市民容貌資料,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資訊系統)何家榮表示,市民在流動應用程式登記時,會被問是否同意入境處使用其人事登記紀錄。何解釋,如果市民同意,過關時系統會比對智能身分證上的相片,並不會儲存相片及蒐集新資料。此外,市民可隨時取消登記,並可選擇繼續使用指紋識別技術的自助過關服務,或以傳統櫃位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

暫時只有機場、港珠澳大橋及深圳灣管制站提供「非觸式e-道」服務,其後將逐步拓展至其他關口應用。

◆知識增益

面容辨識存爭議 美網企停供程式警方

IBM及亞馬遜(Amazon)2020年分別宣布暫停向美國警方提供面容辨識工具,以讓當局有時間研究立法規管。微軟亦稱暫不會向美國警方出售面容辨識軟件,直至聯邦確立保障人權的相關法律。美國三藩市、奧克蘭等地亦基於面容辨識軟件設定易加深種族偏見等理由,已立法禁止公眾使用面容辨識軟件。不過AI數據專家Patr10tic指出,現時開源(open source)的人工智能軟件發展蓬勃,讓不少外行人亦可輕易運用面容辨識技術自行建立搜尋工具,如今才設限或已太遲,未來發展禍福難料。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sbT87x 有效期30日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39期]

更多教育
概念解碼:私隱
【明報專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7條列明,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訊,不得受無理或非法侵擾,其名譽及信用,亦不得被非法破... 詳情
生活看通識:外賣平台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加上「宅經濟」的興起,網購成為不少人的消費模式,當中外賣平台亦是常被使用的服務之一,使本港外賣送餐服務競爭激烈。... 詳情
議題close-up:香港郊野山徑規劃
【明報專訊】郊遊是港人的假日熱門活動,除了眾多受歡迎的行山徑外,也有部分行山徑因欠缺打理或城市發展而鮮被人發現。本地網媒Transit Ja... 詳情
觀點與角度:南京大屠殺教材爭議
【明報專訊】2021年是南京大屠殺84周年,教育局建議全港學校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安排悼念活動,包括播放新華網《... 詳情
新聞有常識:「數碼開箱」揭法老王面貌
【明報專訊】電腦斷層掃描、X光技術等多用於日常醫療。在埃及,這些技術也可幫助解開數千年前人類面貌,為我們揭開古人的神秘面紗呢! ◆新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