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逵指保守黨僅需「微調」 大選失敗不應歸咎博勵治
【明報專訊】加拿大保守黨資深黨員、前外交部長馬逵(Peter MacKay,圖)表示,儘管該黨在上周的聯邦大選中失利,但他並不將責任直接歸咎於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不過他認為部分競選團隊成員需要離開,並強調保守黨應進行政策和溝通上的「微調」,以更好地應對未來挑戰。
馬逵曾在前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政府擔任多個職務,並於2020年角逐保守黨黨魁,但最終敗給奧圖爾(Erin O’Toole),他在昨天播出的加國環球電視早晨節目The West Block專訪中表示,保守黨將進行「艱難」甚至有時「痛苦」的對話,以了解敗選原因,並認為儘管存在黨內及部分省份的緊張局勢,這並非導致自由黨第四次贏得執政權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大選中,保守黨雖然增加議席數目及整體選票,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官方反對黨,卻仍未能阻止自由黨組成更強勢的少數政府。博勵治喪失其在渥太華地區的議席,需要藉補選重返國會,繼續擔任反對黨領袖。
保守黨此次選舉結果令人失望,特別是在選前數個月該黨的支持率一度以拋離自由黨,幅度達兩位數,但最終未能轉化為勝利。馬逵指,這並非一次「浪費」機會,而是因為部分問題超出黨派和黨魁的掌控範圍,使得選舉結果未能達到預期。
馬逵認為,保守黨在競選策略上存在失誤,例如禁止候選人參與安省及斯高沙省的省選活動,這在某些地區造成了不良影響。他認為這一決策在安省影響尤為顯著,但在斯高沙省則並未造成太大問題。
此外,部分評論人士指出,保守黨未能及時調整策略,以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拿大經濟和主權的威脅,這使得自由黨在該議題上佔據優勢。與此同時,博勵治的競選重點仍集中在犯罪及經濟負擔問題,而這雖然是選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但未能成為決定性因素。
馬逵對博勵治的經濟政策及其吸引工會選民的能力表示肯定,並強調保守黨應繼續在這些方面保持競爭力。此外,他認為,保守黨應進一步調整策略,擴大包容性,並避免讓人覺得該黨在某些「權利問題」上立場過於尖銳或排外。
此外,馬逵指,保守黨領導層內部可能會出現人事變動,以減少黨內的緊張關係。他又說,黨內不應相互指摘,而是應團結起來,以迎接未來挑戰,並在下次大選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