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將斥巨資推動組裝屋 專家指雖具遠見暗藏風險
工廠需訂單穩定市場足夠始能營運
【明報專訊】加拿大總理卡尼砸重金推動組裝屋產業,然而有專家稱這計劃具前瞻性但風險亦高。
為解決住房短缺危機,卡尼宣布將提供數十億元資金扶持組裝屋製造商。專家認為這項計劃雖具遠見,卻暗藏多重風險。
卡尼承諾提供250億元貸款與10億元股權融資,主要支持以工廠生產取代工地施工的住宅建造商。
根據自由黨競選政綱,聯邦政府還將大規模採購組裝屋,以扶植這項新興產業。
業界與學界指出,這項大膽政策若能成功,可加速建造加拿大官方估算2030年前需新增的350萬戶住宅,同時降低成本並減少環境衝擊。
然而有專家警告,組裝屋工廠需穩定訂單、足夠市場規模與流線化生產才能有效營運,這要求聯邦政府與各省市必須突破當前糾結的住房行政程序與地方性規範。
預製建築意指在工廠預先生產住宅結構組件,譬如地板、牆體、天花板,甚至完整廚衛單元,再運至工地組裝。
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教授維茲曼(Carolyn Whitzman)指出,人們誤以為工廠製住宅必然單調簡陋,但模組化房屋其實能令人驚艷。她從事的研究顯示,這種工法特別適合中低層多戶住宅,南安省組屋建商Sightline總裁格雷(Alex Gray)證實此優勢。
安省住宅建築協會會長萊爾(Richard Lyall)便指出,模組化技術的真正潛力在於加速重複性設計的大型建案,未來對學生宿舍、銀髮住宅與平價宅的貢獻尤為可期。
數據顯示,相較傳統工法,預製建築能降低20%總成本、縮短50%工期,並減少能源消耗。
日本與瑞典已有近半高層住宅採用預製構件,德、英等國也正探索此模式。
然而在加拿大,組裝屋僅佔住宅建築市場不到5%。萊爾警告,採用異地施工已成必然選擇。當前營建業勞動力短缺將惡化,關稅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的裁員恐迫使工人轉行或退休。
維茲曼分析,預製建築雖速度快,唯達經濟規模才能顯現成本優勢。
卡尼承諾新成立的「加拿大住房建設局」(Build Canada Homes)將以大宗訂單刺激需求,但實際採購量仍是關鍵。
維茲曼說沒有足夠保證需求,即使有政府補貼也難設廠招工。
其他障礙還包括,各省市建築規範不統一,不利標準化構件流通;預製組件抵達工地後須立即組裝。
格雷解釋,若因融資或許可延誤導致模組長期露天存放,會產生冷凝水損害。
萊爾因此建議政府需制定統一設計藍圖並預先核准符合規範的建案。
維茲曼舉例,某原住民社區模組宅案就因公園局禁止暫放建材於公共花圃,意外增加百萬元成本。
她說,並非自己悲觀,只是點出可能的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