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四號無水密門 廠經理認一直錯判 自言信下屬 不懂用軟件「有責任無能力」
【明報專訊】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昨踏入第四日。庭上披露,財利船廠人員至少3次假設「南丫四號」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設有「水密門」,惟兩艙之間實際不設水密門,錯誤評估船的穩定性。財利工程部經理張泉佑作供承認「一路以來都係錯」,指下屬基於舊圖則推算,忽略無裝水密門。被問為何無審核下屬數據,他稱無工夫和時間核對,亦不懂使用計算穩定性的電腦軟件,「我有咁鼣d任,不過我無鶩荅鄐O」。
稱無參與建造 直接向財利董事羅愕瑩匯報
「南丫四號」由財利船廠於1995至1996年間建造。時任財利工程部經理張泉佑昨日供稱,他1956年加入財利,1994年移民加拿大,沒有在港參與建造南丫四號,惟他1997年回流及重返財利同一崗位,負責設計新船,現已退休。張稱,他在任時直接向財利董事羅愕瑩匯報,如下屬提交船隻設計,經他審批便交予羅和海事處。
庭上展示多份文件,包括南丫四號1995年圖則,當中顯示船尾舵機房與油箱房之間通道為黑色實線。張泉佑供稱,實線未必代表水密艙壁,但確認圖則有水密房的簡寫;1998年他收到港燈來信,要求將船的前進角(angle of advance)增至55度,改善穩定性。他遂吩咐下屬、繪圖員張福初準備「破艙穩性計算書」,評估添加壓載物(balance)會否翻船。經港燈和海事處同意,財利將8.25噸鉛製物放入船底,協助穩定船身。
被問船設計 指海事處負責把關
代表海事處的大律師問,根據財利1998年提交的破艙穩性計算書,圖則上有5條實線,張福初似乎假設船內有6個獨立水密艙室,將舵機房與油箱房分開考慮,不知道兩艙實際相連。張泉佑承認下屬以舊圖則為估算基礎,「疏忽鷟翔屨Y無密水門(水密門)」;他自言信任下屬,曾盡力檢查資料。遇難者家屬一方問張泉佑會否就輪船設計把關,張強調由海事處負責把關,亦不肯定簽署的上司羅愕瑩有否確實閱讀資料。
助理:海事處驗船憑肉眼 少帶圖則
財利2005年按港燈要求,將鉛製物升高8至10吋,避免在船底浸水,張泉佑承認會影響輪船穩定性。同年,財利再次撰寫穩性計算書,另一繪圖員郭慶賢繼續將舵機房與油箱房分開評估。張泉佑承認員工一直犯錯,而他不懂使用電腦軟件Auto Hydro計算穩性,無法核實下屬的數據。海事處一方質疑張泉佑已是工程部高層,應負責把關;張回應「我有咁鼣d任,不過我無鶩荅鄐O」。
時任財利維修部工程助理林韶熹供稱,他2000至2004年任職財利,負責在海事處年檢前檢查輪船,對「南丫四號」印象模糊。林表示,海事處人員驗船時甚少帶同圖則,主要憑肉眼觀察。研訊下周一續。
【案件編號:CCDI 1075-1113/12】
明報記者
(南丫海難)